
这个9月,据说有只喜马拉雅中杜鹃(Himalayan cuckoo)与其他数种杜鹃出现在裕廊湖公园,爱鸟人士群集争睹。
从其名可知,中杜鹃与喜马拉雅地区有关,那是它们夏季繁殖的地区之一。繁殖季结束,每年8月底至隔年3月左右,中杜鹃会飞到东南亚乃至澳大利亚渡冬,新加坡位于迁飞路径,但并不常见,难怪爱鸟人士如此振奋。
喜马拉雅来的稀客,还有高山兀鹫(Himalayan vulture)。今年2月,一头高山兀鹫出现在新加坡中南部住宅区,赏鸟圈子炸了锅似的,每天都是兀鹫的消息。
喜马拉雅山区海拔之高令人敬畏,那个想象中的苦寒之地,其实温暖夏季仍是许多鸟类繁殖的圣地。山区承载多样生命,难怪当中国艺术家蔡国强与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合作,在喜马拉雅山侧引爆所谓烟火艺术,会招来如此声讨。
尽管蔡国强与主办单位声称采用可降解材料,活动前想尽办法“引走”山区小动物,但视频画面中那大范围且震耳欲聋的烟火爆破,对敏感的生态不可能无害。
想象一下每年这个时期开始,经由中亚迁飞区来到东南亚渡冬的数万只红脚鹬(common redshank)与中杓鹬(whimbrel),它们从北方繁殖区横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时候,看见爆破点五颜六色的圣诞树造型与巨大声响,会如何影响飞行?
始祖鸟原为加拿大品牌,借用德国出土的始祖鸟化石为标志(此始祖鸟并非现代鸟类直系祖先,而是已经灭绝的另一系飞行恐龙),主打自然风,高端,价格不菲,2019年被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安踏并购。这次大张旗鼓找来国际知名艺术家炸山,自砸招牌,果然不是明智的宣传手段,引起网络波澜后想靠道歉文止血,可惜网民嫌始祖鸟写得诚意不足,又一轮挞伐,多年经营的形象尽丧。
蔡国强与始祖鸟造成的破坏多大还无法评估,但另一个数字明确的生态危机事件,却值得关注。《海峡时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究中国沿岸19个候鸟迁飞驻留点发现,每年有大约4万7800只候鸟受困防鸟网而客死异乡,其中包括易危物种阔嘴鹬(broad-billed sandpiper)。这些防鸟网主要是由沿岸采集贝类的业者架起。一边是现代人类经济与食品需求,另一边是候鸟千百万年来的移动路径与演化历史传统;如何解决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需要更多资源的投入与智慧。
相比之下,蔡国强与始祖鸟造成的风波,根本就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的不必要侵犯。自然需要的是无为而治,并非大秀场。如果始祖鸟一开始就把邀请蔡国强的资源,投入上述研究的19个候鸟迁飞点,与相关业者合作,肯定可以为候鸟保育工作带来巨大好处。
至于大师级的创作到底好不好看,见仁见智。
个人认为,蔡国强这次商业创作,无论审美与创意都相当贫瘠,把壮阔的自然风景炸成廉价的商品宣传,无非说明,如果由想象力贫瘠的人类来创造生命,万物注定苍白无光。喜马拉雅本就多彩,无须以艺术之名加工。
(作者是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