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参议院6月17日批准《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天才法案》),众议院在一个月后通过。次日,总统特朗普签署,这是美国史上首次为稳定币设立联邦法律地位,也点燃全球金融战。
《天才法案》的核心主要包括四点,一是明确监管对象。法案聚焦于支付型稳定币,定义为数码资产,要求100%挂钩美元或美国短期国债(如93天内到期的国债),以确保稳定币的赎回价值与美元1:1挂钩。二是发行主体限制,仅允许三类实体发行稳定币:银行及子公司、联邦批准的非银行机构,以及州级监管批准的实体。大型科技公司被禁止发行稳定币,以防止市场垄断。三是储备要求。每发行一枚稳定币,发行商必须持有等值的美元或流动资产(如现金、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并每月披露储备明细,以增强透明度和信任度。四是禁止央行数码货币。法案明确反对在美国设立央行数码货币,并通过《反央行数码货币监控国家法案》强化这一立场。
《天才法案》本质是一场规则战,底层逻辑是将全球稳定币市场纳入美国主导的规则框架绑定,变为美国的金融后院。
首先,强制资本储备美元化。要求所有在美国运营的稳定币发行方(包括境外机构),必须以美元现金或美国国债等“无风险资产”作为储备金,且规模须100%覆盖流通中的稳定币。这意味着,即使是中国、欧盟等重要经济体发行的稳定币,若想在美国市场流通,也必须将大部分配置于美元资产,间接强化美元的全球锚定地位。
其次,加强美国在“了解你的客户”、反洗钱等领域的长臂管辖。发行方须对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并报告单日超过1万美元的交易。这一规定直接对标美国《银行保密法》,将美国本土的金融监管标准,强加于全球稳定币市场,迫使非美发行方投入高额成本满足合规要求。
??再次,建立排他准入门槛。设立美国稳定币机构注册制度,要求发行方须在美国财政部备案,并接受美联储年度审计。非美机构若未注册,将禁止在美国市场推广或交易稳定币。此举实质是构建美国标准的准入壁垒,限制其他国家稳定币的市场渗透。
这项法案规则对其他国家的货币主权构成挑战。98%的稳定币与美元挂钩,意味着全球用户在手机上即可无缝使用数码美元,这对其他货币的流通形成挤压。许多国家惊呼这比关税更致命,因为它直接渗透到普通消费者的支付习惯中。与此同时,法案可能削弱其他国家央行数码货币的发展。
面对这一挑战,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采取不同策略应对。中国的反应尤为迅速。6月17日,在美国参议院批准法案后,7月1日,香港特区正式实施《稳定币发行人条例》,要求锚定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100%储备金存放在中资银行,被视为直接反制,旨在通过人民币稳定币巩固离岸人民币市场。此外,中国正加速数码人民币的全球推广,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与本地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人民币国际接受度。
欧盟同样严阵以待。一方面,欧洲资管机构如东方汇理,认为天才法案可能破坏全球支付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欧盟正加速数码欧元的研究和试点,试图通过统一数码货币标准,对抗美元稳定币的扩张。此外,欧盟正研究通过加强反洗钱监管和数据隐私保护,限制美元稳定币在欧洲市场的渗透。
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反应更为谨慎,既希望借助稳定币技术发展本地支付体系,又担心美元稳定币的普及会削弱本国货币主权。印度推动基于UPI(统一支付接口)的数码支付系统,但全球影响力有限。未来,新兴市场可能通过区域合作来对抗美元数码霸权。
《天才法案》不仅是美国加强对加密市场监管的开始,也是在全球金融竞争中的一次战略投弹。它绕开央行数码货币在隐私、立法与央行独立性上的争议,借助稳定币的技术路径、市场信任与法案支持,以最低政治成本重启美元霸权进程。我们正站在全球金融秩序重构的关键节点上。
作者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