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世界秩序变化下 了解投资风险和机遇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美国长期扮演着全球稳定的守护者。然而,这个“美国治世”(Pax Americana)的时代,正随着政权更迭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而告终。各国纷纷趋向内视,一个更加碎片化、以区域为导向的新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这种不断变化的国际框架为投资带来深远影响。针对未来10年所做的资产配置决策,很可能与过去10年截然不同。

新兴世界秩序的主题是收缩而非合作。在这个以交易为导向的新时代,各国必须评估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能力,并在发现不足时,通过(通常是与邻国)建立联盟来加以弥补。这一趋势正推动地缘政治联盟乃至经济关系,迈向更加区域化的结构性转变。

金融市场发生结构性转变 美元走弱及期限溢价上升

与此同时,美国作为和平与稳定守护者的承诺,态度开始模棱两可,这对安全政策产生了影响。这是北约在欧洲进行变革的一大驱动力,因为各国正在提高国防开支占国家产出的比重。国防开支的增加与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新财政立场息息相关。目前,贷款增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正支撑着欧洲更广泛的结构性复苏。

美国对外姿态的转变以及欧洲的复苏,正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发生深层次的结构性转变。这一趋势已导致部分外资流出美国。美元长期以来被视为全球终极避险资产和全球储备货币,但如今投资者开始质疑其地位。

欧洲的复苏也意味着,全球投资者在进行长期货币、固定收益和股票资产配置时,拥有了更多选择。

驾驭新时代需要谨慎的战略方针,并需要充分意识到各种风险。未来几年,投资者将面临动荡的宏观经济环境,贸易摩擦可能加剧通胀,而美国和欧洲的债务水平预计将持续上升,投资者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将对长期利率构成上行压力。

在此背景下,期限溢价(即投资者预期持有较长期债券较同期持有一系列较短期债券获得的额外回报)可能会长期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将美国短期国库券视为无风险利率的传统观念,如今应重新审视。

技术与地缘博弈加剧 亚洲各国面临战略抉择

全球经济的结构性转变也蔓延至亚洲。美国强调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方针,使得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市场必须重新评估自身的地缘政治风险状况。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减弱,将为区域大国创造空间,使其在塑造地区安全架构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中国已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扩大其影响力,并可能在区域内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作为美国的长期盟友,日本和韩国可能会寻求多元化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提升自身的防御能力。

美国在亚洲参与度的调整,恰逢中国技术进步加剧中美竞争之际。两国的竞争分化将不仅限于硬件领域,还将延伸至数码治理、数据安全和网络规范,迫使各国做出可能影响其经济未来的艰难抉择。技术优势的争夺战还扩展至受全球变暖推动的电气化领域。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不一,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方面。得益于高度积极的政策,中国在能源转型价值链的几乎所有环节(包括电动汽车)都建立了无人能及的领导地位。

我们的一些关键结论包括:

  • 美元贬值,因为投资者开始质疑其作为全球终极避险资产和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 随着所处环境不再如此特殊,美国股市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削弱,从而导致资金持续从美国市场分散出去。
  • 私募资产正产生稳定回报,私募股权的表现有望超越公开市场股票。
  • 随着财政可持续性成为焦点,期限溢价正在上升。

总而言之,我们坚信,对于未来几年参与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构建的投资者而言,了解这一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带来的风险和机遇至关重要。

(作者是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首席策略师兼研究主管陈东)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