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家罗永浩微博9月10日不经意的吐槽,竟引发连锁餐饮集团西贝老总贾国龙的强力回怼,挑起预制菜的网络论战。其实,多年来大部分中国人谁没有吃过预制菜呢?预制菜不仅进入日常生活,而且已经被广泛接受。为什么中国人很热衷这个话题呢?是因为中国人心里对现炒菜烟火气的那份留恋;然而,曾经的烟火气回不来了,只能留在过去的记忆里和未来的憧憬里。
北宋邵雍《山村咏怀》诗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曾经中国广大的乡村何处不食烟火气,年长的人记忆里都会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像,那是妈妈在灶台边忽隐忽现在烟熏火燎中忙碌的身影。妈妈饭菜的味道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那份念想。也许在这些人童年的心里还有一个理想,长大后不再让妈妈受这种烟火气的苦!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农村生活条件迅速改变,越来越多农村家庭直接住进楼房,或者厨房使用燃气,基本上告别烟熏火燎的烟火气。人们真的是在想念烟火气吗?想念的也许是那份深沉的怀念吧!
烟火气是中国农村生活的生动写照,彼时农村的烟火灶台,一年四季只能按照时令节气制作应季吃食,春夏秋冬各有特色,每个季节的时令节气等特定时点或时期,都有让人难忘和无比想念的美食,如春季的元宵、夏季的粽子、秋季的月饼、冬季的饺子,总能给人带来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期盼。今天,工业化的预制食品,让人随时都能吃上想吃的吃食,那种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难以再现。也许城市里的一点烟火气,在让人暂时舒缓放松的同时,又触动人们内心深处那一抹深痕。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几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付出艰苦努力奋斗的追求:一家人住上宽敞干净漂亮的房子,享受没有油烟的厨房,享用四季的美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遥不可及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然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工业化的效率和节奏使人远离烟火气时,接受预制菜,因为预制菜本身就是烟火气吃食的工业化产物。预制菜并不是对烟火气的背叛,而是烟火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无奈的迭代。
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常听说城市要有烟火气,不能只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为什么城市要有烟火气呢?烟火气的城市才是有温度的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城市;烟火气是人们生活中朝气活力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烟火气缓解人们快节奏后的焦躁,释放内心积聚已久的压抑;烟火气是饮食男女的本色,是鳏寡老幼的蕴藉;烟火气是妈妈的影像,是儿女心中的家!
然而,人们真的愿意回到烟熏火燎的灶台吗?失去的可能永远是最好的,在预制菜面前,彼时的烟火气终将成为过去,也因此将成为人们心中的一种向往。
作者刘洪彬是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于桂娥是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