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在今年5月全国大选中,整体得票率上升,达65.57%,较2020年大选61.24%得票率上扬4.33个百分点。 然而,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9月2日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行动党可信度的平均得分,却从上届大选后的4.1,降至3.9。向来得分低于执政党的工人党,则维持在3.9,两党首次扯平。(按:最高分是5)
要如何解读这一矛盾的现象?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许林珠博士认为,行动党的平均得分稍微下降,个中因素可能包括:部分选民,尤其是55岁至64岁受经济情况冲击的男性,不认为不间断的经济转型改善生计。另外,不少选民对竞选中强调廉洁重要性的行动党,持有更高的标准。因此,她认为,行动党接下来须努力改善民生,并继续强化廉洁、诚信与公平的价值观。
至于工人党可信度的平均分数保持不变,但认为它“可信”和“非常可信”的比率同样下滑。许林珠说,这可能是工人党通过市镇管理的表现,平衡了政党内部的治理问题,也可能是工人党国会议员在第14届国会中,展现价值与发挥影响力,并且引进良好资历的新候选人。
政策研究所的调查是在今年全国大选后进行的,抽样对象是2056名满21岁的选民。问卷针对个别政党的可信度提问,如要答卷则对这句话作答:“行动党是个可信的政党。”答卷者有五个选择: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和非常同意(对其他政党也一样)。如果依据百分比来看,回答同意和非常同意的人占69%,中立占18%, 其余是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以此计算,平均得分为3.9。
比较2006年、2011年、2015年、2020年和2025年五届大选的调查结果,认为行动党可信和非常可信的人,占比依次为:87%、73%、93%、86%和69%。平均得分则依次为:4.1、3.9、4.2、4.1和3.9。2015年时行动党得分最高,而本届大选的跌幅最大,虽然平均得分看来变动不大。若就过去这五届大选行动党的得票率看,则依次为:66.6%、60.1%、69.86%、61.24%和65.57%。2015年3月23日,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这一年行动党的总得票率最高,达69.9%,可见当中有很重要的李光耀因素。
9月18日,行动党新任主席、教育部长李智陞接受《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专访,被问及政党可信度下跌的问题时说:所有政党的可信度在这次调查中都一致下跌(按:工人党的可信度也下跌14个百分点至65%),这也许是个评估人们对新加坡政坛和政治总体看法的机会。我们应该省思的,不仅是行动党应如何维持和加强国人及选民的信任,也必须思考,我们应如何保持新加坡人对新加坡总体政治的信任。
换言之,他并没有给出答案。但在众多民主国家和地区的政党和政治都呈现乱象的今天,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行动党在本届大选中得票率走高,以及反转过去两次新总理上任后首次大选得票率均下降的现象,一般认为除了国内政策因素,也有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关税战所引起的心理反应。关税战来得突然,也使很多人感觉新加坡经济可能受到严重打击,因而产生一定的危机感,并希望保持政府稳定以应对危机。这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解读。
但学者对各主要政党可信度下跌的解读,也许还可以说得透彻一些。一个不能避开的事实是,在大选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接连发生多起涉及朝野政治人物的负面事件,包括部长涉贪、婚外情、议员在国会说假话、政党管理市镇会财务失当、政治人物租用黑白洋房风波等等。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显然都有损朝野政党原有的形象。在这个网络和社交媒体时代,信息茧房效应加深人们对政党政治的反感。这应该就是导致行动党和工人党可信度猛跌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这个分析正确,两党都须提高警惕,接下来都得卯足全力,提振精神,加大内部治理力度,避免类似事件重演,逐渐赢回失去的信任度。
无论如何,在一个实行多党制的社会里,执政党能在历届大选中赢得六七成的选票,已算难能可贵,也属稀有。放眼世界,这样的政党可谓凤毛麟角。此外,在民主国度,行动党也是罕见能连续执政如此之久的政党。就可信度平均得分而言,执政党始终保持在4分上下,变动不大,说明这些年来它一直能得到多数选民的高度信任,虽然挑战越来越大,原因包括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人们希求国会有更多元声音的趋势。
但与此同时,上述调查也显示,有七成的人(69%)认为,新加坡非常需要一个好的和有效率的政府。这正是过去60年来新加坡能取得奇迹般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不少拥护民主的人认为,民主必须付出低效的代价,因此把现在各国的民主政治乱象视为正常现象。幸好,新加坡的开国元勋不以为然。他们的座右铭是力求卓越,鹤立鸡群。因为对我们这个弹丸小国来说,做一个平庸的民主国家是没有出路的。新加坡必须与众不同,做一个成功的国家。这样的认知似乎已深入人心。
行动党并没有秘而不宣的成功秘诀。简而言之,就是廉能二字。廉,必须以铁腕整治贪腐,能则须要选贤任能。我们的建国元勋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对贪腐持零容忍的态度,并从党内外延揽人才从政,给新加坡塑造一个非常健康的政治生态。
其他地方的政党虽然知道个中道理,但知之而不能行之。包括欧美在内许多地方的主要政党或昔日的主流政党,可说都是因为腐化和变质,丧失为国为民的初心而逐渐被选民唾弃,走向败落。政党堕落,职业政客逐渐充斥政坛,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好人不从政,人们对政党的信任自然消失,兼之也对政治产生疏离感。因此,几乎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在大选中赢得多数选票或单独执政,几个政党合组政府是常态。组织联合政府就是一个政治分肥过程,如何治理好国家变成是次要的事。
在新加坡,政府把治理国家当作神圣的第一要务。这原是民主的本义,就是选贤任能来治理好国家事务,照顾好人民福祉。这也才是正常的民主政治和我们必须维护的善政。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人民行动党前国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