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比·奥斯曼  丹·斯利特:习近平和普京“无上限”伙伴关系的局限性

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上次(2015年)共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以来,形势已发生许多变化。本月3日他们再度并肩登楼,而且据说是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当然,现实情况可要复杂得多。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已巩固自己作为主导伙伴的地位,尤其是在俄罗斯2022年2月全面入侵乌克兰后。毕竟,中国如今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后者2023年进口额的一半以上,俄罗斯甚至连中国的前五名都排不上。虽然俄罗斯依赖中国购买它大约一半的出口原油,但这些购买量仅占中国石油总进口量的17.5%。简而言之,俄罗斯需要中国来维持本国经济运转。

但尽管俄罗斯如此依赖中国,后者却没有主宰结果,克里姆林宫也没有像一个小兄弟那样行事。以乌克兰战争为例,虽然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一些重大利好,尤其是转移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资源,但普京无疑在战争的时机、范围和结局上说了算。

从纸面上看,中国或许拥有对俄罗斯政策的影响力。但很难想象乌克兰会迫使它动用这种影响力。这样做不仅会危及中国与一个重要伙伴的关系,也违背中国“不干涉”的核心外交政策原则。普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尽管中国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和平缔造者”,但这一角色已被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等国所取代;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普京已证明有能力在缺乏中间人的情况下开展接触。

中国影响力的局限性在边境地区更为明显,俄罗斯与朝鲜不断加深的合作关系,正在引起人们的警惕。中国或许愿意看到俄罗斯搅乱欧洲,但朝鲜半岛的潜在不稳定,则是另一回事。

如果中国不愿影响乌克兰局势的发展,也无法阻止本国周边的潜在不稳定因素,这就表明中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大哥小弟伙伴关系。虽然经济关系可能已发生变化,但政治关系尚未跟上。

从历史上看,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它的北方邻国的小跟班,有时甚至是受害者。沙皇俄国是19世纪瓜分中国领土的帝国主义列强之一,侵占中国东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等于中国现有领土的六分之一。在1969年,围绕同一边界的争端,则引发中苏长达七个月的冲突。

因此,在北京看来,过去30多年的牢固关系只是例外,而非常态。中国领导人仍不愿重新定义两国关系,尤其是在当前态势能带来廉价能源等宝贵利益的情况下。在经济利益和政治焦虑的双重作用下,中国领导人不太可能对克里姆林宫施加有意义的压力。

就俄罗斯而言,它正在努力接受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谈判中,俄罗斯仍在坚持己见,拒绝中国提出的、按照国内高补贴价格出售天然气的要求。俄罗斯还征收巨额“回收费”——作用类似于关税——以应对西方汽车制造商撤离后,中国汽车进口量激增七倍的状况。

俄罗斯右翼敦促抵制中国

与此同时,俄罗斯右翼越来越强烈地敦促克里姆林宫抵制对中国的依赖。民族主义评论家指出,俄罗斯人烟稀少的远东地区,正危险地与人口众多的中国相邻,并警告说,中国人并没有忘记过往那些“失地”,而且肯定觊觎俄罗斯廉价能源和原材料的丰富资源。他们的论点不仅从经济角度,还从历史和身份角度出发,以推动一个拒绝扮演乞求者的政治主张。

在北极地区,俄罗斯似乎也在与有志成为“近北极国家”的中国保持距离。俄罗斯为朝鲜提供的燃料、食品和技术援助越多,中国对金正恩的影响力就越小。

不过,在某些领域,中国的胆子还是越来越大。中国越来越多地步入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势力范围,仅今年上半年就承诺在该地区投资250多亿美元(约320多亿新元)。习近平最近还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鉴于他一直在限制自己在国际上露面,这可谓中国将此列为优先事项的一个明确信号。

这些现实,而非摆出真诚姿态的“无上限”伙伴关系,才是衡量双边关系的最佳标准。中俄关系绝非濒临崩溃,但它的演变将反映政治、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制约因素,而非贸易量。

中国对边境地区的不稳定仍然怀有根深蒂固的恐惧,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俄罗斯自身的领土侵略历史。这就是相邻的朝鲜(而非乌克兰)更有可能成为两国之间楔子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认为普京政权的垮台,及边境地区可能出现的混乱,是不可容忍的。

对俄罗斯来说,促使它入侵乌克兰的心态,也影响着它对中国的看法。克里姆林宫正努力调和日益增长的经济依赖性,和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大国的自我认知。民族主义右翼认为,西方制裁迫使俄罗斯变得更加自力更生,而这种来之不易的“自主权”绝不能放弃。俄罗斯的未来可能由中国主宰的想法,也是俄罗斯政治精英所厌恶的。

这也导致中国无法接受俄罗斯自己对未来的愿景,因为前者希望巩固自身作为技术强国和全球经济支柱的地位,而不是加入一个孤立的、蓄意破坏稳定的流氓行为者联盟。

在习近平和普京上次天安门会晤10年后的今天,展现团结的画面,再也无法掩盖两国历史上的不信任和长期利益的分歧。

作者Ruby Osman是托尼·布莱尔研究所中国问题高级政策顾问;Dan Sleat是托尼·布莱尔研究所俄罗斯和乌克兰问题高级政策顾问

英文原题:The Limits of Xi and Putin’s “No-Limits” Partnership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5.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