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庆文:人性价值超越宗教界限——陷入险境中的一个美国案例

不久前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位来自埃及的穆斯林教长与社区领袖艾曼·索利曼(Ayman Soliman),因庇护身份被撤销而遭美国移民局拘留。事件不仅牵动法律与政治,更深刻揭示不同宗教信仰者在面对人性尊严时的共同立场。

索利曼的故事并不寻常。他在阿拉伯之春期间因新闻报道遭受迫害,2014年逃往美国,并于2018年获得庇护。他在辛辛那提儿童医院担任教长,服务病患与家庭,并在当地清真寺与大学推动跨宗教对话。他被称为“跨信仰教长”,不仅因宗教背景,更因他在不同信仰间架起理解与关怀的桥梁。

然而,2025年夏天,索利曼的庇护身份被撤销,理由是他曾与一个跟穆斯林兄弟会有关的慈善机构合作。尽管该组织在美国与埃及皆未被列为恐怖组织,他仍遭拘留,并面临遣返风险。此举引发社区强烈反弹,尤其是来自不同宗教的领袖与团体。

天主教的和平道明会修女多尔(Gemma Doll)在俄亥俄州议会前公开呼吁州长介入,强调“每个人都有生命与尊严的权利”,并指出索利曼的遭遇“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她的发言不只是宗教立场,更是对人性价值的坚定捍卫。

基督教门诺会牧师米勒(Joel Miller)则引用《圣经》故事,形容索利曼既是“好撒玛利亚人”,也是“外人”——他照顾病患、安慰家属,是邻人的典范。他说:“我们的信仰绝对要求我们记得自己是谁,并据此行动。”

这些声援不仅来自基督宗教团体,也包括索利曼的同事与朋友。前儿童医院教长艾伦(Adam Allen)回忆索利曼如何在病房间奔走,为病患带来平静与希望,甚至在深夜也愿意随时提供精神支持。律师艾哈迈德(Bilal Ahmed)指出,索利曼的庇护历程经过多年审查,撤销他身份的理由令人担忧。他更赞扬社区的团结:“我震惊于这么多人认可艾曼,这正是他在社区中跨宗教工作的见证。”

这些描述勾勒出一位无私奉献的教长形象。他不分宗教地帮助他人,教导年轻穆斯林,推动伦理教育,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发挥影响力。他的行动体现“服务他人”的普世价值,也让人质疑:这样一位深受社区敬重的人,为何会被视为“对美国造成威胁”?

这场争议已然引发跨宗教、跨文化的集体反思:宗教不再是分裂的标签,而是凝聚的力量。不同信仰的领袖与信徒站在一起,不是因为他们信仰相同,而是因为他们相信相同的价值——人性尊严、正义、公平与慈悲。

这种跨宗教的团结,正是当代社会最需要的力量。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宗教常被误解为冲突的根源。但索利曼事件提醒我们,宗教也可以是桥梁,是人性价值的守护者。

在索利曼等待下一场听证会的同时,他的朋友与支持者持续发声、祈祷与集会。他们的行动不只是为了一个人,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他们在说:我们不容许善良的人被遗忘,不容许正义被牺牲。

这场跨宗教的声援,是对信仰最深刻的诠释。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信仰不是排他,而是包容;不是冷漠,而是关怀;不是沉默,而是挺身而出。

在这个分歧与动荡的时代,索利曼的故事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是否仍记得人性的价值,是否愿意为之奋斗。不同的宗教,一致的信仰——这不只是口号,而是我们共同的信念与责任。

作者是加拿大文化观察者,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