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菲律宾围绕南中国海黄岩岛(菲称斯卡伯勒浅滩)主权拉扯了10多年后,中国国务院9月10日宣布在黄岩岛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这一环保大招的背后,其实还留有开发建设黄岩岛的后手。
黄岩岛是一个呈等腰三角形的大环礁,周长约55公里,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黄岩岛环礁围着的中间三角形潟湖,面积约130平方公里,水深最深约20米。
从地理位置上看,黄岩岛扼守南中国海与太平洋间的巴士海峡,全球40%的国际贸易和60%的油气运输需经此通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中国称最早发现黄岩岛,最早将黄岩岛列入版图并实施主权管辖。但黄岩岛距离菲律宾的吕宋岛只有230公里,距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也只有345公里,因此菲律宾也声称对黄岩岛拥有主权。
上世纪70年代至2012年间,中国的海上力量还难以完全掌控黄岩岛等南中国海岛礁。菲律宾实际控制了黄岩岛,并曾炸毁过中国主权碑及抓捕中国渔民。2012年后,中国实际控制了黄岩岛,中菲围绕黄岩岛主权和渔业纠纷也不断增多。
今年8月中旬,菲律宾派出多艘海警船和公务船,给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渔船运补,中国海警船和军舰对菲方船只进行拦截和驱离。期间,中方舰船之间发生了碰撞,造成海警船受损。
这起事件让中国认识到,面对菲律宾渔船和高速巡逻艇的“蜂群战术”,用几千甚至上万吨级的大船与之周旋,不仅存在”大炮打蚊子”的尴尬,也难免给国际社会留下“倚强凌弱”的印象。
于是,中国祭出环保大旗,宣布在黄岩岛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方面宣示拥有主权,另一方面也通过保护黄岩岛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让中国海警驱离靠近黄岩岛的菲律宾渔船和公务船,有了国内法规依据和道义高点。
中方宣布的黄岩岛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523.67公顷,其中核心区1242.55公顷,实验区2281.12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珊瑚礁生态系统。根据中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核心区禁止一切人类活动,缓冲区限科研观测,实验区才能开展有限旅游。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在黄岩岛及其周边部署浮箱围栏、监控浮标等设施,加强对黄岩岛周边海域的控制。
中方在公告附件中标明,保护区集中在环礁的东北半部,西部和南部尤其是潟湖内部没划进去。这显然是留了后手,为中方将来在黄岩岛填海造陆和建基础设施埋下伏笔。
中方特意留出黄岩岛潟湖内部和西部南部,因为这些地方水深适合填海工程。中国已在南中国海部分岛礁上进行过大规模填海造岛,比如永兴岛建了机场和港口,黄岩岛保护区的留白可能也是要进行类似的操作。
按照中国三沙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的标准,未来黄岩岛很可能也会建设海洋环境监测雷达、水文气象站、海警基地等设施。这些设施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环保,也可作为军事监测的一部分。
中方还宣布,将健全黄岩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这意味着中国将成立黄岩岛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置生态监测、执法巡逻、科研宣教等部门,并且很可能要派监测和执法人员常驻黄岩岛。
同时,中国国务院还要求在黄岩岛”健全海上应急救援体系”,为在该岛部署直升机起降平台、船坞等基础设施提供了依据。按照中方说法,以”防灾救援”名义建设综合补给基地,不违反符合中国和亚细安海上合作框架,但这些基地将来也可为中国海军舰船提供补给。
网民“燕赤侠”在今日头条发文指出,建立黄岩岛自然保护区,其实是”环保搭台,战略唱戏”的智慧,是中国特色海洋治理的生动体现。这个距离菲律宾吕宋岛最近的战略前哨,未来部署红旗-9B防空系统后,将与永兴岛、永暑礁形成三角形防空网,直接把美军”堤丰”导弹系统的发射阵地纳入监控范围。
文章还说,这套方案的智慧还体现在节奏把控上,选择在抗战胜利日阅兵后公布,恰是利用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展示的记忆热度。
中国宣布黄岩岛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且为在黄岩岛搞基建留下伏笔,将进一步强化中国对该岛及其周边地区的掌控,自然会遭到菲律宾、美国等国家的抗议和反对。
菲律宾外交部9月11日发表声明,指中方这一计划不合法、不合规,呼吁中国撤销计划。美国国务卿鲁比奥9月12日发表声明说,中国“又一次以牺牲邻国的利益为代价,胁迫性地推进其在南中国海广泛领土和海洋的主张”。
解放军南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9月14日指责菲律宾频繁拉拢域外势力组织联合巡航,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并“正告菲方立即停止在南海挑起事端,升级紧张局势,引入外部势力撑腰注定徒劳无益”。
面对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外部的抗议和反对恐怕很难改变中国在黄岩岛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