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与13个中小型经济体共同宣布成立“未来投资与贸易合作伙伴关系”(英文简称 FIT)平台,致力于推动开放、公平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在全球自由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之际,此项合作具有深远的经济与战略意义。
9月16日,14国代表在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博士的见证下,通过线上会议宣布平台正式成立,首届部长级会议将于11月在新加坡举行。据新西兰贸易部长托德·麦克雷透露,平台构想由新加坡、新西兰、阿联酋与瑞士四国在一年前率先提出,并于今年5月达成协议。
从时间节点来看,FIT平台的成立与美国近期的关税政策密切相关。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2日“解放日”宣布,对所有与美国存在贸易顺差的经济体征收对等关税,并对所有进口产品统一征收10%的基准关税。此外,关键行业的产品还将面临额外的高额产业关税。
受政策影响,多国纷纷与美国展开磋商,寻求减税安排。有的承诺扩大对美采购以缩小贸易逆差,有的则增加在美投资以换取更优惠的税率。关税政策与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性,使全球贸易与地缘政治陷入高度不确定与混乱。
新加坡贸工部指出,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使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承受巨大压力,市场面临分裂风险,全球增长亦受抑制。对新加坡这类依赖开放与公平竞争环境的中小型贸易国而言,形势尤为严峻。
历史经验亦不容忽视。上世纪30年代的关税壁垒推高通胀,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并加剧地缘政治紧张,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幸的是,美国两党在关税政策上已形成共识,相关措施可能长期延续,甚至跨越特朗普任期。
在当前丛林法则盛行、强权即是公理的国际环境下,中小经济体谈判筹码有限,然而它们既不能也不愿坐以待毙。关税政策影响广泛,受影响国家均有切身利益,维护自由贸易体制成为共同诉求。与此同时,多极化的国际权力格局,为中小经济体提供回旋的空间。
新加坡是高度依赖贸易的小国,贸易总量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新加坡对美进口多于出口,暂未受对等关税影响,但美国仍对新加坡出口产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可能对半导体与药品等关键产业加征高额关税。虽然直接冲击相对有限,但全球供应链受扰,对新加坡经济的间接影响不容低估。
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在FIT平台成立的线上会议中指出:“我们这类中小型国家的增长与发展,仰赖稳定、开放且公平的国际环境。当前变局对我们冲击尤深,但我们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我们可以成为开路先锋、沟通桥梁与制度倡导者,共同塑造一个开放、公正、面向未来的体系。”
新加坡虽小,却始终不遗余力地与志同道合的国家与地区合作,维护自由贸易体制与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包括积极签署双边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朝全球自由贸易的终极目标迈进。
新成立的FIT平台汇聚14个中小经济体,虽在全球贸易总量中占比有限,难以弥补关税政策造成的破坏,更难撼动大国的保护主义,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FIT成员包括文莱、智利与新西兰。早在2005年,新加坡即与上述三国共同发起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后续吸引更多国家加入,最终发展为《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同样地,FIT作为开放平台,有望吸引更多受关税政策影响的国家加入。
在纷纷扰扰与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志同道合的中小国家携手建构自由贸易体制的新防线,不仅有助于争取话语权与提升谈判筹码,也能抑制大国在关税政策上任意妄为。然而,终极目标仍是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与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不论国家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