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特朗普首场政治公关危机

特朗普利用民粹情绪上台,若处理不当,可能也会因此受挫。

美国总统特朗普处理爱泼斯坦案立场反复,引发“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基层反弹,首次威胁他的执政威望。这场政治公关危机再次反映MAGA运动本质——美国人对体制的高度不信任,从政府、司法系统、媒体、学术圈、娱乐界……普通人认为精英名流无须跟他们一样奉公守法,也能得到体制的保护。这正是造就特朗普政治崛起的核心因素。他所塑造的“体制外”“政治素人”等形象,高喊“抽干华盛顿(政治)沼泽”口号,才能引起足够共鸣,两度送他进入白宫。如今,特朗普可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涉嫌恋童癖和儿童人口贩卖的爱泼斯坦,2019年8月10日在纽约曼哈顿联邦监狱候审期间,离奇死亡,引发各类阴谋论。官方说法是爱泼斯坦在单独监禁时自杀,但由于监控录像带因系统老旧,在事发当晚有1分钟空白,导致民间舆论怀疑官方说法。爱泼斯坦的女伴、英国社交名流马克斯韦尔于2021年因性贩运罪、串谋协助爱泼斯坦性诱未成年少女和性虐待儿童,被联邦法院判处20年监禁重刑,但如此重大的犯罪至今还没有其他人落网,接受性招待的客户身份仍然成谜。

种种疑点让很多人相信,有不少美国两党政客和巨贾涉嫌,他们虽然参与爱泼斯坦的儿童性犯罪,却得到政府庇护,所以客户名单迟迟没能公布。另一种论点认为,爱泼斯坦可能是美国或外国情报机构的工具,通过性诱掌握美欧精英的黑资料,让情报机关能勒索这些精英。因为爱泼斯坦尽管拥有投资人的身份,华尔街投资圈却没有他投资交易的记录。事件之所以持续引发关注,是因为受害者大多是未成年人。这严重抵触美国文化里保护儿童的基本价值观。

司法部长邦迪在2月信誓旦旦要公布真相,结果却自食其言。她在2月邀请一批MAGA意见领袖,大张旗鼓分发所谓的爱泼斯坦案“第一阶段”资料,然而却是一堆早已经曝光的材料汇总,并没有新证据。邦迪在7月中旬以部分未公布资料涉及受害者隐私,且内容龌龊,所以决定停止公布新资料。这得到特朗普的支持,却激发MAGA义愤,指责特朗普违背要查清爱泼斯坦案真相的竞选承诺。

面对巨大政治压力的特朗普随后改口,要求司法部公布所掌握的大陪审团证词,这须要得到法院批准。新一轮爱泼斯坦案争议之所以愈演愈烈,始于媒体7月15日报道,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邦吉诺因不满邦迪处理爱泼斯坦案的做法,有意辞职。司法部则在同个周末通过发文告的低调方式,宣布不再公布案情资料,一举点燃MAGA群体的愤怒情绪。与特朗普因“大而美”法案翻脸的首富马斯克,一度暗示特朗普涉案。媒体也报道特朗普从政前和爱泼斯坦过从甚密,进一步点燃阴谋论火势。

众多MAGA意见领袖纷纷反对特朗普支持邦迪的做法,加剧政治压力。然而民调却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益普索7月18日民调指出,尽管高达54%不同意特朗普的处理方式,只有17%同意,他的整体支持率则维持在6月份的41%。CNN等民调也有类似结论。反观对手民主党的民调持续走低,包括左倾亲民主党的多个媒体民调都低于三成。这意味着爱泼斯坦案固然削弱特朗普跟MAGA基层的互信,但性质还属于公关危机,未上升到政治危机。

得益于对手一盘散沙,以及MAGA缺乏替代共主,所以特朗普暂时还没有受到爱泼斯坦案的严峻威胁。但MAGA的强烈反应表明,美国人对政府和精英阶层普遍缺乏信任,认为他们凭借特权肆意妄为,对美国政治文化的伤害,恐怕才是最根本的威胁。如何修复这一互信,攸关美国未来发展,是长期且艰难的政治挑战。特朗普利用这一民粹情绪上台,若处理不当,可能也会因此受挫。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