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一年一度的脱口秀季,今年上场的女演员数量明显更多了。
运动员出身的前空姐“嘻哈”,一边用宽松T恤打破大众对空姐的刻板印象,一边犀利吐槽航司的穿丝规定;去年掀起“月经羞耻”讨论的菜菜,今年将目光转向内衣,控诉钢圈对女性身心的双重压迫。
被朋友称作“烟雾报警器”的张慧,枪口对准公共场所里的二手烟;同样关注公共空间的山河,则是围绕着公厕马桶的卫生状况,诉说女性坐也不是、蹲也不是的上厕所难题……
45岁的王小利,将单身无子作为自己的王牌。她霸气回怼有妇之夫,不婚的生活也没什么了不起。“以前为了合群,我要虚构老公、虚构小孩、虚构烦恼,但是不合群又能怎样呢?”
山东临沂50岁村信息中心的“房主任”,让大众听到了农村妇女鲜少被关注的心声。面对一个家暴、出轨、败家的丈夫,父母只是劝她忍一忍,“有什么不能过的?”
直到站上脱口秀舞台,她才开始听到自己的声音,带着两个女儿结束了持续30年的包办婚姻。如今,房主任也有底气支持女儿做出跟自己不一样的选择:“我女儿如果以后结婚了,有一天推开门说‘妈,他……’,我能回她——‘离!’”
房主任从婚姻中出走,新疆女孩小帕则坐上绿皮火车,独自逃离充满高压与规训的家庭。小帕站在舞台上,语气轻松地调侃父亲的六段婚姻,比如问她的六妈:“你为什么会跟我爸结婚?因为我爸脾气臭、爱喝酒、不干家务、家暴……”
小帕还说,父亲对男孩的包容和偏爱也到了魔怔的地步,会因为对方是男孩,就包容他的一切过错。可长大后,小帕才发现,包容男性过错的不只自己的父亲,“整个社会都是我爹”。
回看早期的脱口秀女演员,虽然也时常触及性别议题,如赵晓卉讲述女性职场人困境,鸟鸟用自嘲解构女性容貌焦虑,杨笠创造出经典的“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等等。不过,从杨笠为此遭受的疯狂围剿来看,当时女性在脱口秀舞台上挑战性别议题可谓步履维艰。
但今年的脱口秀舞台上,女演员的话题更显锋芒,也展现出更强烈的碰撞和出走的力量。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她们并没有像杨笠那样遭到抵制,互联网上反而看到更多对这些女演员的理解和支持。
脱口秀女演员更大胆发声、突破禁忌话题,折射出中国社会传统性别意识与权力结构正在面对挑战。当然,挑战男权主导的社会现状并非没有阻力。
例如,在大连女大学生与外国人一夜情被指“有损国格”议题中,男性群体依然强势掌握话语权,对上述女大学生的愤怒和抵制显而易见。
这两股力量的对抗,近年来表现为比以往更尖锐的男女对立,成为在“躺平”和“内卷”之外,中国当代社会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这种对立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中国单身女性越来越多,结婚人数连年下降,而离婚率居高不下。官方数据粗略计算,去年中国共610万对新人结婚,262万对办理离婚,离婚率已逼近43%,意味着100对夫妻中有43对走向离婚。
中国女性经济实力的提升,为女性独身主义和所谓的女性“出走潮”奠定了物质基础。麦肯锡2023年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职场女性,就业率达44.8%,高于全球39.3%的平均水平,与美国、瑞典等欧美发达国家大致持平。
因经济地位带来的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可视可感。
以上海为例,男性承担买菜、做饭、洗碗等家务十分普遍,“上海男人”的顾家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专门服务女性消费者的“全女”酒吧、健身房、书店不断涌现,更不要说公开表达厌男情绪、还获得大片掌声的脱口秀女演员——这些都会给人一种错觉,中国女性已经顶半边天,甚至把男性边缘化了。
但是,如果将目光转向小城镇、农村、偏远地区,大量女性仍被禁锢在传统角色里,婚姻成为枷锁,嫁入夫家后“当牛做马”的境遇屡见不鲜。“铁链女”事件的发生不过三年,这些女性的生存状态才是更普遍的现实。
当下女性群体中弥漫厌男情绪看似汹涌,但要对抗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这种声音充其量只是一种无力的反抗。要撼动千年积习,需要更强烈、更犀利的呐喊。但这样的声音,又有多少男性真的听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