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华虽然比不上韩日的外交手腕,但是马国政府更重视公共沟通,是可以肯定的。
7月9日贸易谈判90天期限截止前两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对22个国家公布最新税率,马来西亚从4月2日的24%增加到25%,与日本和韩国维持相同水平。对于这1个百分点的上升幅度,马国专家学者和时事评论人列举各种因素,如贸易逆差额度、贸易谈判氛围、对美国的友好程度、是否握有特朗普瞄中的资源,以及特朗普的个人好恶,冀望分析来龙去脉;再加上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韩国总统李在明对美协商频传不顺,不少人好奇马国首相安华在哪些方面触碰到特朗普的红线。
如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言,特朗普对世界各国祭出的关税是一种任意(arbitrary)行为,巨细靡遗讨论税率增减没有实际意义。
马来西亚收到特朗普发来的信件之后,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长赛夫鲁在7月9日的特别记者会中对外说明政府立场,安华也在亚细安外长会议致辞发表看法。可是在马来西亚国内,人们似乎对安华团结政府的回应不太满意,认为官方立场太过软弱,批评马国代表团把贸易谈判搞砸。可是若仔细观察整个过程,马来西亚并非处在挨打之势;甚至可以说,相比起亚细安其他国家,马来西亚针对特朗普的关税,态度算得上相对强硬。
赛夫鲁在记者会刚开始就否定美国计算贸易逆差的方程式,坚持马美两国的贸易逆差,自2019年开始就不断缩小的立场,以及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行事。另外,他提到在贸易谈判期间,美方提出的部分要求触碰到马国红线,还多次以主权和安全两个名词,强调马来西亚不能签下只对美国有利的贸易协议,并且抱怨贸易协商时间太短太紧凑,然后在记者会结束前,以“魔鬼藏在细节中”来形容两国的贸易协商。
尽管如此,赛夫鲁被记者问到何谓马国的红线时三缄其口,仅举出清真认证、政府采购规则和美国牛肉做简单说明。但是,比起其他亚细安国家,例如加大进口产品和投资来讨好美国的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硬着头皮接受特朗普单方面提出贸易协议的越南、以最新税率减半喊出“重大胜利”的柬埔寨,还有收到白宫来函,急速组团飞往华盛顿协商的菲律宾,马来西亚依然释出一个至关重要的姿态——愿意妥协但不能逾越底线。
在亚细安外长会议开幕致辞时,安华先是对全球局势和亚细安处境论述一番,接着批判单边主义、无差别关税和保护主义的行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大家都听得出这是冲着特朗普公布的关税而来,安华是用“房间里的大象”的方式来谴责美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安华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会晤。特朗普公布22国名单的最新关税之时,恰好是鲁比奥准备启程前往吉隆坡出席第58届亚细安外长会议之际。当时美国国务院就对外阐明,关税议题不是他出访的主要目的,惟7月9日安华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他会在7月10日与鲁比奥会面中讨论关税问题。马国政府明显对美国国务院的立场不买账,硬要将关税课题摆上桌。
从媒体捕捉到的画面来看,安华与鲁比奥在国会大厦的会面氛围颇为轻松,双方互动良好。可是,两人会面之后并没有发布共同声明,没有召开联合记者会,而是各自表述会面结果,说明个别关切的课题。可想而知两国只是表面上维持和好,实际上是否如画面呈现则是有待商榷。
更有趣的一点是,7月10日接近凌晨时,安华在社交媒体发布一个42秒的短视频,交代他与鲁比奥对话的结果,透露出两个颇有意思的信息:一、马来西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和美国完成贸易协议,可是按照华府说法,马国须要在8月1日前跟美国谈出结果,实际不足一个月;二、鲁比奥说特朗普发送的公函只是一般通知信件,不过细看信中文字,却附带很多威吓措辞。安华想要表达的是“说文解字”,告诉大家解读特朗普信件时,应晓得通知意义大于威吓意涵。
但是,如果我们看鲁比奥在外长会议前后的公开发言,他并不像敢逾越特朗普径自向他国领导人打包票的人物。所以,如果安华说法属实,表示美国可能愿意在谈判桌上给马国一些“特别待遇”。再来,假设对话内容不宜公开,安华为25%关税“浇冷水”实是对鲁比奥和特朗普的冒犯。
同样面临25%的关税大棒,李在明政府以时间不足够拖延韩美贸易谈判和协商进度;石破茂因应日本选举情势需求,公开对特朗普放重话拉高对立氛围;安华虽然比不上韩日的外交手腕,但是马国政府更重视公共沟通,是可以肯定的。
作者是马来西亚时事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