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为文四平八稳,是绝对不会错的,但也绝非文学。
旅游业人士赵敏在首都戏院聆听城市阅读节讲座,写下一篇《听王安忆谈不怕人工智能》(7月8日《联合早报》言论版),引述这位上海著名作家的话说,人工智能(AI)可以“生成内容”,却无法“创作灵魂”;AI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情感、复杂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王安忆说,“我一点都不怕AI”。
本人作为一名读者,觉得作家的话深得我心。因为在最近,文友给我提供利用人工智能来评赏文学创作的实例,令我眼界大开,同时也引起我在这方面的思辨与回想。
机器人的标准套路
近日,文友余宁(余丽娟)给我邮寄两本诗集和一本文集,征求我的读后感。正当我捧读咀嚼之际,她又通过WhatsApp传来两首诗作,并附上AI评赏后得到的文案让我参考。无独有偶,在城市阅读节期间,我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请诗人语凡(曾国平)签名留念的《海,吃人鱼与吃它的人》诗集中,也发现诗人通过AI评析他的《海洋》一诗。心想在狮城写作界之间,AI这玩意儿或已到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地步。
我猜,AI评析之所以受人欢迎,首先因为它提供的文字圆融通达,小评大赞,阅者开心。不过,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机器人的“生成内容”,三十六道板斧,来来去去就是那么一种套路。
评余宁的诗:“这两首诗《海滨二首》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现代汉语诗歌的魅力。下面分别进行赏析”,然后是一些标准方程式,例如利用什么手法、诗人化解什么矛盾、表现出诗人“思想深邃、艺术精湛” 等等。
评语凡的诗:“这首《海洋》是一首极具深度和感情的长诗,以海洋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层次分明的结构,探讨了孤独、爱情、时间以及历史的永恒主题。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评述”,接着便是主题与意象、语言与风格、结构与布局等等填表格式的评论套语。
笔者才疏学浅,确实很想求助于AI,给两位诗人提供“读后感”,必然洋洋洒洒,撼动四方。但回头一想,这岂不是在敷衍吗?因为AI只能是阅读器,不是有血有肉的读者,并没有读者的“感受”。再者,据我所知,目前余宁是出了两本处女作的新晋诗人,而语凡的《海,吃人鱼》是他第10本诗集。从常理来说,两位的功力自会有一定距离,怎么会像AI出现的词语那样一致?到底谁的思想比較深邃,深邃到什么程度;谁的艺术比较精湛,精湛到何种方物?相信AI都会深藏不露,无可奉告。
AI从未有“生活感想”
基于王安忆的谈话,笔者重翻去年《源》杂志171期的拙文《为何非散文不可——诗人语凡的文学对话》。语凡告诉我,他也很高兴在这篇评析中看到他自己。其实,这是一篇与AI无关的个人感言,不但回溯笔者和语凡文艺切磋的时日,同时也联想到读故友英培安其诗其文的岁月。语凡在第九本诗集《给自己和孤独的星球》中有一首《你的来电》,是这样写的:“......某一天接到你的电话/原来你还能想起我/我吗?很好/像树,哪里都去不了/哪里都去过/而且无意间活了很久”。
这首诗令我很有感触,因为它让我不期然想起这个周末应该到英培安的草根书室去,翻翻一些文史哲的书,或请他签署新著的小说。也想着他会给我来电,或者我致电给他,说着“哪里都去不了,哪里都去过”的话,并告诉他长篇小说我写不了了,只是无意间活到现在。
在语凡的诗中,我似乎也发现了英培安的韧性。语凡《雨林十题》:“如果再没有雨林/就以我们的身体为土壤/种下一颗种子”。
我相信,任何先进发达国家发展出来的AI,都无法抒发出我对语凡诗作的那些生活感想。笔者跟语凡的结识是在2018年,大家同黄明恭医生一起,合编接过手来、重新出发的《赤道风》101期。语凡负责“赤道诗选”的筹集。就在那年一次编委欢聚的晚餐后,语凡在地铁站送我一本《草地里的男生》。这是他第二本诗集,由新加坡文艺协会出版。目前,虽然大家都已离开《赤道风》编委会,但仍然都为这本以校园为定位的期刊效力。
刻下读《海,吃人鱼》,觉得语凡的诗作下笔比以前凝练得多,而整本以AI制作的图片和设计,也给人一种“无懈可击”的先进完美感觉。然而,或许就由于书中形象的悦目完美,令我感觉这里的“海”更像是加勒比海,从而怀念起《草地男生》封面上简单手绘的那个华人足球少年。
余宁的第一本诗集《我写了诗》,也有令我这个老读者动容不已的地方。附录中有一篇本地作家怀鹰评余宁诗作《月色流光》和《藏红花》的文章,让读者体会余宁诗作“脱胎换骨”的过程。2018年5月余宁在新加坡书写文学协会名义下出版这本诗集,而怀鹰老师则在去年11月与世长辞,享年74岁。此外,余宁在书的后记中说,这个笔名是老报人莫理光为她取的,非常珍惜。2020年仙逝的莫老,自然是本地文坛另一难忘的记忆。
余宁记述,文学路上缘遇不少心仪的作家,而各书中则收录众多文艺界好友题字写序,各种意境的图像与摄影(除了她本身的杰作之外)。问我对余宁诗文集的印象,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宁而不孤。缺乏评赏者经历的AI,应该不会想出这样的概括吧。
还有,AI为文四平八稳,是绝对不会错的,但也绝非文学。郑愁予不朽,就因“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作者是退休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