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稿:抵抗意志达七成 选择维持现状不挑衅 台民仍愿为保台而战

面临日益严峻的台海情势,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近年普遍可达七成,但统独意向方面,绝大部分选择较温和的“维持现状”。这也显露台湾民众的防御意志,可能建立在“保卫现有生活方式”与“反对武力威胁”的理性避战策略基础上。

台湾一年一度的汉光演习在星期三(7月9日)正式登场,这是台湾赖清德宣告中国大陆为“境外敌对势力”后的首次大规模实兵演习,时间长度、动员人数均创新高,涵盖范围与演练强度也远超以往。

这次演习不仅正式针对非传统军事的“灰色地带袭扰”进行演训,也首度结合民间防空演习和后勤要素,演练城镇战的纵深防御及持久作战,并首次有连锁超市参与模拟防空演练。台湾官方更在演习前宣告,这次演习的目的在于强化全社会防卫韧性,提升民众直接参与贴近生活情境的演习,提升自我保卫的意识。

台湾年度的汉光演习7月9日正式登场,时间长度、动员人数均创新高,涵盖范围与演练强度也远超以往,并首次有连锁超市参与模拟防空演练。图为7月10日,超市的顾客和员工在台北参加城市韧性演习,包括员工应急响应和顾客疏散程序。(法新社)

分析普遍认为,这反映台湾政府正对北京“由演转战”的风险拉高警觉,同时借由提升军事防备能力,向国际社会展现更明确积极的自我防卫意志。

台湾国防部与中央研究院去年进行一项为期一年,针对18岁至22岁义务服役男性的抗敌意志调查。这是台湾义务役期自去年起延长至一年后,首次针对义务役男进行的大规模调查。

今年6月公布的初步结果显示,经历八周的新兵训练后,受访役男在中国大陆攻台时愿意上战场的意愿,平均能提升7到15个百分点。

出生于千禧世代的郭睿辰(化名),4月服完四个月兵役,大学就读法律相关科系的他,学生时期就非常留意台湾政治与台海地缘情势变化。

他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服役前就很清楚,“战争来了的话,我也跑不到哪里去,所以原本就会愿意上战场”;服役接受军事训练后,觉得若那么一天到来,会更愿意上战场。

“(服役后)大家的想法会变得比较务实吧,就是少一点去想要不要上战场,而是去想上战场之后,我们怎么办。”

同样服四个月兵役,于去年底退伍的张哲维(化名),目前从事金融工作。他受访时同样表示,当战争发生时愿意上战场,但前提是大陆主动攻击。“如果是民进党要宣布台独、挑衅,那我绝对不会上战场。”

今年28岁的黄景翔(化名)则是经历两次召集训练的后备军人。他在新竹科学园区从事程序员工作,与妻子育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和两岁的女儿。他受访时强调,绝不愿意上战场。“对我而言,台湾没有老婆、小孩重要。”因此,他也正考虑凭借高科技产业工作经历,移民海外。

随着台海情势持续升温,台湾究竟有多大决心展现自我防卫意志,近年持续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也在台湾内部引发不少激辩。

调查:不同政党支持者 抵抗意志有一定落差

曾在马英九政府任内担任文化部长的台湾作家龙应台,4月初曾投书《纽约时报》,主张台湾应该和中国大陆和解。她引述台湾大学生常用的匿名论坛Dcard非正式民调指出,受乌克兰战争影响,有七成台湾学生选择投降,以推论在中国大陆入侵时,多数台湾人赞成投降而不是抵抗。

长期研究台湾安全议题民意的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研究员吴文钦与东吴大学社会系副教授潘欣欣,为此投书美国外交政策期刊《外交杂志》(The Diplomat)期刊,反驳龙应台的观点。

文中提到,不论是全球研究项目“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或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进行的长期调查,都显示自1998年以来,平均有高达七八成的台湾民众表示,愿意在战争时保卫台湾。

台湾官方国防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今年3月的《台湾国防安全民意调查》则显示,若北京攻台,有66%的民众愿意为了保卫台湾而战。

台湾官方国防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今年3月的《台湾国防安全民意调查》显示,若北京攻台,有41%的民众非常愿意为台湾而战、25%有点愿意,合计有66%的民众愿意为了保卫台湾而战。

不过,这项调查也显示,台湾不同政党的支持者在抵抗意志上存有一定落差。其中,85%的民进党支持者愿意为了保卫台湾而战,为三个主要政党中最高,其次则为民众党的54%,国民党则为48%。

因此,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平均可达七成左右。这个结果也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统独立场趋势,有所呼应。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自1992年起长期进行台湾民众国族认同、统独立场的民意调查。其中,自认是“台湾人”的民意,在2008年超过“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后,便持续高居首位。星期一(7月7日)公布的最新结果则显示,有62%的台湾民众自认是“台湾人”。

统独立场方面,自俄乌战争爆发的2022年起,“永远维持现状”成为这项民调中比率最高的选项。最新调查则显示,有34.6%的台湾民众选择永远维持现状、26.5%选择维持现状后再决定。若将这两项加总起来,显示61.1%的台湾民众在统独立场上选择“维持现状”,是显著的主流民意。

针对台湾民众统独立场,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7月7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有34.6%的台湾民众选择永远维持现状、26.5%选择维持现状后再决定。

呼应政府“不主动挑衅” 民众要维持现状求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进一步综合比较国族认同、统独立场以及抵抗意志的民调趋势能发现,台湾过半民意自认为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明显更倾向独立并抗拒统一,这与长年平均可达七成的抵抗意志似乎有所呼应。但在统独立场上,台湾主流民意却选择更具模糊性的“维持现状”。

参与《台湾国防安全民意调查》的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方琮嬿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民调反映“维持现状”的主流民意,显示台湾民众其实并不想要挑起战争,这不仅呼应政府“不主动挑衅”的政策态度,也反映台湾民众追求和平与稳定的普遍期待。

方琮嬿说,面对强大的外部威胁与在国际社会中的弱势处境,多数台湾民众很清楚自己的现实处境,选择维持现状其实是一种“很务实的避险”策略。她进一步指出,民众或许担心,在民调中直接表达内心立场,可能会被解读为挑衅,因而倾向采取保守立场。

然而,她强调,从防卫意志的民调结果看,多数台湾民众还是认为,台海真的发生冲突,“当然不得不保卫自己的家园,只是在那之前,我们是寻求和平的”。

不过,《台湾国防安全民意调查》也显示,有65%的受访者认为解放军在五年内攻打台湾的可能性不高。对此,方琮嬿认为,台湾社会对北京各类威胁并非全然无知,但仍有必要提升敏感度,特别是对无所不在且难以察觉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她警告,台湾民众可能对于陆方频繁的军事动作逐渐感到麻木,但其实北京还透过其他手段对台施压,若未提高警觉,“确实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美观察汉光演习后备运用 强调台须有独立防御能力

这次为期10天九夜的台湾汉光演习,除了创下历来最长时间外,更动员2万名备役军人投入,为人数最多的一次,并从7月5日起报到开始实施14天的新制教育召集。综合台湾媒体报道,美国在台协会(AIT)星期二(8日)也派出武官与联络官团队随行观察新式教召。

有别于过往美方类似的观察小组,以整个作战指挥层级针对部队实际演训状况,这次AIT特别派员重点观察部队的实际演训,以及后备兵力的执行状况。分析认为,美方对于台湾的后备兵力的驻防位置,以及兵力的调整运用,已有相应的想法与要求。

这次为期10天九夜的台湾汉光演习,除了创下历来最长时间外,更动员2万名备役军人投入,为人数最多的一次,美方更派员随行观察。图为备役军人在桃园举行的年度汉光军事演习中训练。(路透社)

台湾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受访时也提到,这透露美军主力在战时不会过早推进第一岛链周边,因此在美军产生影响战局的效果前,台湾必须独立面对敌方攻击相当一段时间。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再次执政后,对于台湾问题态度暧昧,也使得台湾民众对美国信任与安全承诺的信心明显下滑。美国布鲁金斯学会4月25日发布的调查结果就显示,认为美国形象正面的台湾民众比率从去年7月的54.3%降至33.5%。

不过,美国在6月派兵参与以伊战事之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期取得录音爆料,显示特朗普去年在募款活动上宣称曾警告中国大陆国家主席领导人,若出兵台湾,美方将空袭北京报复。

这段录音公布后,再度掀起各界关于美国未来参与台海冲突程度的讨论。

旅美台湾学者、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长期关注美台关系以及美国对台政策。他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他过去进行的多项研究都显示,当台湾民众意识到美国会协防台湾这个事实,自我防卫的意愿就会上升一两成。

叶耀元坦言,现阶段要美国在台湾问题跳脱“战略模糊”的框架,可能性不高。“但是至少让台湾人觉得,美国很可能会保护你,这件事情对于增加台湾人自我防御的意愿,确实是有帮助的。”

美台战略互信受考验 吓阻强化成美方政策核心

6月上旬在台北举行、由美日台三方退役高阶将领共同参与的“台海防卫兵推”上,美国组主推官、美国前太平洋司令布莱尔(Dennis Blair)强调,根据《台湾关系法》,如果台湾遭受胁迫、恐吓或实质军事侵略时,美国可能会动用军事力量,但这并不像北约或美日安保条约那样,明确保证美国会自动军事介入支援台湾。

他说,在台海发生战事时,美国是否选择出兵,将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

分析:若台先挑衅 美国出兵可能性降低

首先,美国历任总统都非常明确表示不支持台独,也不支持任何挑衅性举动。因此,如果是台湾先挑衅,而北京因此反应,那么美国卷入的可能性会降低。相对的,若中国大陆对台湾发动无预警的侵略行动,那么美国介入的可能性将大幅上升。

至于第二个因素,布莱尔强调取决于台湾本身。“台湾是否具备足够的防卫能力与意志?在真正冲突发生时,这一点将大大影响美国是否介入……我本人过去20年来不断造访台湾,参与过许多台湾的演习。我可以明确感受到,台湾的防卫能力与意志正在不断增强,这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发展,也使得美国更有可能基于‘重大关切’而提供支援。”

对于台湾自我防卫意志将如何影响美国协防意愿,旅美台湾学者叶耀元分析,美国对台政策存在两个层次的考量。首先,从国务院、国防部与白宫等官僚部门的角度来看,美方认为台湾不应将所有军事防卫责任推给美国,而应先展现自我防卫的意愿,让美方看到台湾有保护自己的决心。

叶耀元说,若台湾展现愿意与解放军“硬碰硬”的态度,至少从情绪层面而言,美国更可能有介入的倾向。

然而,他也坦言,美军是否介入、何时介入,最终仍是美国总统的权力与判断,“所以这件事情发生的当下,美国是不是一定会做什么,一切都取决于战争情势与(美国)总统的当下决策”。

叶耀元强调,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其实在于“避免总统必须面对这一刻”,因此增强吓阻才是美方最希望台湾达成的目标。无论是政策或实际行动,美国都希望台湾持续强化吓阻能力,例如增加军事预算、推动军购与延长兵役等,“这些其实某种程度都是美国的期望值”。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