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外长时隔仅三天再次举行会见。中国外长王毅星期天(7月13日)在北京会见刚结束朝鲜访问行程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两人讨论了朝鲜半岛、乌克兰危机、对美关系等议题。受访学者分析,中俄外长罕见一周内二会,可能旨在当面交换三天内掌握的新信息,进一步协调区域事务立场。
王毅星期天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拉夫罗夫。据中国外交部官网发布的消息,王毅形容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最稳定、最成熟、最富有战略价值”的一组大国关系。他强调,当前的重点是共同筹备好下阶段高层交往,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促进各自发展振兴,共同应对动荡变革世界带来的挑战。
拉夫罗夫此次访华是为了出席星期二(15日)在天津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本届由中国轮值主席国。
俄罗斯外交部指出,俄中外长强调将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G20)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国际领域加强两国紧密协调,并重申将在涉及彼此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王毅也说,两国外长保持密切接触,有利于及时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
中俄元首今年频密互动,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未满一天,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1月21日就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之后,领导人5月对俄国进行四天国事访问,并与普京会谈茶叙;两人今年2月和6月也分别通了电话。
中俄外长今年也已会见五次,分别是2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4月初在莫斯科、4月底在巴西里约热内卢、7月10日在吉隆坡、7月13日在北京,已追平去年全年的会见次数。
中俄外长在马国会面后,王毅7月11日也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是特朗普政府今年上台后中美外长首次会谈。拉夫罗夫期间则赴朝鲜访问三天,12日与朝鲜外长崔善姬举行第二轮朝俄外长级战略对话,同日还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见。
中俄外交部星期天会后分别通报,证实两国外长讨论了朝鲜半岛、乌克兰危机、伊朗核等问题。莫斯科进一步指出,双方还讨论了与美国的关系。
特朗普对无法推进乌克兰和平进程日渐失去耐心,对普京的不满情绪也持续升高,于星期天宣布向乌克兰运送“爱国者”防空导弹。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昕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俄乌冲突的影响持续蔓延至东北亚,朝鲜更传出近期将向俄罗斯增派部队和建筑工人,半岛问题已成为近期最重要的一项地缘政治变化。加上美国对俄乌问题可能出台新政策,中俄因此可能认为有必要在拉夫罗夫结束访朝后,在外长层面交流信息并协调立场。
俄美修复关系遇阻之际,中美关系则是出现更多积极动力。不少舆论认为,王毅与鲁比奥上周会谈可能为特朗普访华铺路。
中美外长会前,日本共同社6月29日引述知情人士说,中国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
王毅星期天会见拉夫罗夫时表示,中俄要办好二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维护二战正确历史叙事”。
张昕分析,中美外长会走向积极正面,表明北京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可能有谱,“同时不排除特朗普会以他常见的、出乎意料的方式(决定出席九三阅兵),在外交层面取得出人意料的突破,就像当年跟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突然见面的方式一样”。张昕研判,俄乌冲突的走向不会影响中美关系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