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外交史上的佳话,往往是外交天才巧妙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以个人智慧和胸襟,在遵循固有框架的同时,让死结迎刃而解。国际秩序不再的今天,外交传奇或是奢求。
很少有大使在上任前就制造出话题。这周,美国驻新加坡大使提名人辛哈(Anji Sinha)在听证会上的视频火了。很多人平日未必关心国际关系,可能也无法讲出任何一位前美国驻新大使的名字,但看到视频时,都按捺不住,在评论区表达气愤,或是冷嘲热讽。
就外交职位举行提名听证会,是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例常做法。近年来,由于世界不怎么太平,加上大小资讯的泛视频化,美国的听证会越来越热闹,不时成为热点。这里有时像法庭,有时像考场,接受审视者包括即将上任的美国官员,也包括世界顶级富豪和科技大佬。“Yes or no?”在这样的逼问下不窘迫的人,一定都是做足了功课才上阵的。
比被律师盘问更可怕的,大概就是碰到像塔米·达克沃思(Tammy Duckworth)这样的“考官”。这位民主党参议员可是个狠角色。生于泰国、成长于夏威夷的她,是位退伍军人。在伊拉克战争中失去双腿和右臂的部分能力,但轮椅在她那里仿佛坦克,杀伤力不减,自带气场。今年年初,也是她在美国国防部长的提名听证会上,暴露了赫格塞斯对亚细安的认知缺乏。
这回,达克沃思的枪口对准特朗普的又一提名人。几个回合下来,她面露无奈,斥责辛哈没做功课,不重视大使任务,还批评他以为去新加坡当大使只是去享福。
不难理解本地观众为什么生气。在贸易战打得火热,关税是全世界人民的活跃词汇的当下,一位要来新加坡当大使的人,竟然不知道美国对新加坡的贸易顺差;被问及亚细安轮值主席哪年轮到新加坡,他也只能含糊回应说,今年是马来西亚。
大家不是因为辛哈不知道答案而不满,而是担心他不用心,以及背后是否也间接体现特朗普用人过于随意,甚至是对新加坡不够重视。
平心而论,达克沃思的问题并不难,但凡做点功课都能及格。辛哈为何如此轻敌,原因之一或许是他相信自己已稳操胜券。毕竟提名被确认,只需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投票的简单多数,在共和党掌控的参议院来说不是难事。辛哈另一轻敌心理,或也源自他内心真的将派驻新加坡做大使看作是美差一桩,甚至是作为特朗普十多年老友的福利。
有人诟病辛哈是外交素人,只是因为跟特朗普私交甚好,才被提名。的确,辛哈此前是医疗领域的企业家,在纽约就有八家诊所。毕业自印度大学的他,早年成为美国东海岸知名骨科和运动医学外科医生,诊治过的病患包括特朗普长子。
但事实上,大使并不一定须要是职业外交官出身,很多大使都来自私人企业。严格来说,大使也不须要对即将派驻国家的技术性细节娴熟于心,这些都会有大使馆的专业外交团队包办。
巡回大使比拉哈里针对听证会报道发表的贴文中,就以卡特时代驻新大使理查德·克尼普(Richard Kniep)的例子说明,听证会上的表现并不等同于上任后的贡献。克尼普当年在听证会上表现不佳,但后来在关键时刻,为新加坡从美国争取到进口新防空系统的豁免权。
大使作为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的最高级别官方代表,承担着多种重要职责。除了保护本国公民、收集驻在国资讯,并处理危机以外,过去几十年的国际关系秩序中,大使们的一项重任是促进双边及多边关系,以及贸易、投资和文化。
那些在外交史上传为佳话的,往往是外交天才巧妙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运用个人的智慧和胸襟,在遵循固有框架的同时,让死结迎刃而解。国际秩序不再的今天,外交传奇或是奢求。事实上,国家领导人若以个人意志为导向,奔赴四方的大使恐怕已不再只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而是单一领导人影响力的延伸。或许在这个时候,能和领导人说上话,就是驻在国对大使的主要诉求。
辛哈和特朗普的密切关系,以实用角度来看,又不是什么须要诟病的了。辛哈可能不知道美国对新加坡的贸易顺差是28亿美元,但这并不影响他一通电话打去给特朗普,转达我们的诉求;他可能不知道2027年亚细安轮值主席国是新加坡,但这并不影响他能捎话给特朗普,亚细安欢迎他的到来。
暂且不评论这到底是不是一种健康的关系,务实来说,这至少好过没有大使。无论如何,作为驻在国,我们也只能尽地主之谊。毕竟外交有既定的游戏规则,对方无论是怎样的人,都不应影响对待他的方式。轻视往往是一种短视。
(作者是影音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