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今年9月3日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主流官媒发文称,这次阅兵将展示解放军“钢更多、气更盈、骨更硬”。
《人民日报》7月6日(星期日)发表文章说,这次受阅的武器装备全部为中国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解放军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战略威慑实力的集中展示,是中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文章称,这些年中国相继攻克了一大批高精尖技术,研制出一大批先进武器装备,开创了武器装备建设新局面,新型航母、驱逐舰、隐身战机、无人机、战略导弹等国之重器相继加速列装部队,解放军武器装备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有力支撑战斗力大幅跃升,也让解放军能打仗、打胜仗有了更充足的底气。
文章还引述中国网民的话:“过去我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如今钢更多、气更盈、骨更硬了!”
所谓“钢少气多”是指解放军虽然装备简陋,却能依靠气势屡屡战胜拥有优势装备的对手。2018年1月,国家领导人在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时说:“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军事装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长期处于和平状态的解放军也出现很多新问题,包括高级将领腐败案频发。解放军是不是还有当年的气势和战斗力?在缺乏战争检验的情况下,大规模阅兵也成了观察解放军“精气神”的一个窗口。
装备换新并不必然等于战斗力提升。《人民日报》文章引述已故解放军元帅陈毅的话说:“现在我们有了新的装备,就必须尽一切努力把它掌握起来。如果拿到武器不能掌握使用,我们的战斗力便要减低,胜利就不能巩固,甚至还要失效。”
文章强调,如今战争形态不断变化,作战理念、战法训法也要随之更新,只有学好用好新装备,才能推动新装备加快形成实战能力。广大官兵必须善于向实战实训要战斗力,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确保创新成果能够在未来战场发挥关键作用。
近期,解放军受阅部队在北京郊区训练的一些画面在网络流传。画面显示,这次阅兵打头阵的还是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随后每个由数百名士兵组成的徒步方队前,都有七面抗日战争时期部队番号旗和荣誉旗引导,迈着正步通过检阅台,气势十分雄壮。
空中梯队中,参加排练的飞机包括组成“80”图案的数十架武装直升机,运油-20,轰-6N,空警-600,歼-10系列,歼-15T,歼-16系列,歼-35,歼-20系列等现役装备。
其中,网民发现歼-20S双座隐身战机也在空中梯队中亮相,表明这款战机已经正式服役。尽管中国第二款隐身战机歼-35也是首次参加阅兵,但歼-20S可能是今年阅兵中最引人关注的战机。
由成飞公司研制的歼-20S战机2021年成功试飞,是世界上首款双座隐身战机。相比歼-20其他型号,歼-20S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双座和座舱机背稍微隆起。该机前座飞行员保持战机飞行与空战的主控权,后座飞行员则可操控无人机僚机的电子战系统,执行空对地精确打击任务。这种分工作战模式,使歼-20S既能作为空优作战平台,又能化身无人作战指挥中枢。
上述隐形战机加无人机群的协同作战模式,可大幅提升战场信息处理效率,使歼-20S的作战效能远超其他单座五代机,代表着未来空战的发展方向。
至于仍处于试飞阶段的第六代战机歼-36、歼-50,不大可能出现在阅兵式上。
中国今年大阅兵不仅要展示解放军的新式装备和“精气神”,也要向外界发出中国有能力应对任何军事挑衅的信号。
去年以来,中国已多次展示先进武器。去年9月25日,解放军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击中南太平洋海域预定目标。去年11月珠海航展,中国展示了九天无人母机等大量先进装备。去年12月26日前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和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分别研发的两款六代机试飞成功。去年12月27日,满载排水量4万余吨、具有世界唯一弹射大型无人机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下水。
中国军事博主“六军韬略”近日发文称,经过去年以来的铺垫,解放军将在9月3日阅兵式上全面、整体亮相,以中国武装力量的全新面貌,宣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任何力量都无法战胜的强国,并向全世界宣示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