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了十几届大选的执政党,招才固然有道,在“送旧”这方面也积累足够的经验,相关人情世故的工作可说照顾得越来越周到。像上述的答谢晚宴,早期是没有的。尽管如此,相信也难令人人满意。
7月4日,总理黄循财(人民行动党秘书长)在国会大厦设晚宴,答谢刚在大选后引退的20名行动党议员,其中包括好几位前部长,如前国务资政张志贤和副总理王瑞杰。他在致辞时强调引进新人和优秀候选人的重要性。这是每届大选都要重复的老话题。
常言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听起来很平常,很自然而然。但对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而言,这可不简单。物色新人的另一面就是更换旧人。迎新不易,送旧也没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容易,新旧交替始终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执政党的新旧更替还具有多个层面,一是总理,二是领导团队成员(即内阁部长),三则是一般后座议员。
在人事上适时进行代际更迭是必要的,也符合自然规律。但人事的更迭实际上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如果涉及总理的交棒和政权的更迭,难度就更高。行动党在过去60年来处理这件事给人的印象是相当顺畅,这实属难能可贵。
像我们这些建国一代人,迄今已经历四任总理,每一次换班和权力交接,都让人感觉自然而然。正如《老子》所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然而,功成事遂背后其实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所谓自然其实也只是一种表象。读历史看世界就知道,政权更迭是一个国家的敏感时段,而且往往在这个节骨眼上会发生重大政治事故,比如党内斗争白热化、党派分裂甚至政变或兵变。这类事例俯拾即是。
看看近日的泰国政局就可见全豹之一斑,一个星期里就换了三名首相,政局如此动荡,危机四伏,怎能不影响泰国的政治、经济和民生。长时间曾是世界民主样板的美国,在2020年特朗普寻求连任败北后,爆发震动世界的国会山暴乱事件,令世人无比惊愕,也给美国式民主留下了一大历史污点。
有人以为,同一政党内部的新旧代谢过程比较简单,事实不然。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在遴选总统候选人时,要经过一道所谓初选的程序,过程中,有意逐鹿者就会进行你死我活的争夺战,而为了最后胜出,竞逐者往往会毫不留情地相互攻讦,使出各种招数污蔑和贬低对手。现今马来西亚首相安华的从政经历,更是令人慨叹。他很早就当上副首相,并成了马哈迪的内定继承人,但突然间就风云突变,一下子从高峰掉到谷底,甚至被扣上鸡奸等罪名锒铛入狱。这是党内权力斗争的一个突出例子。当然,更可怕的例子还多得是。
行动党似乎神奇地避开这一切。但追溯历史,其实也曾发生过相当激烈的党内冲突和分裂。这就是1961年13名立法议员脱党另组社会主义阵线(社阵)的事件。其后,行动党在国会占据一党独大的优势,因此避开政党之间的殊死搏斗。但每个人都会变老,党内代际更替无可避免。
以总理这一最重要政治领导人的更迭来说,所幸建国总理李光耀采取有效的做法,即让准备接班的团队推举他们的群龙之首。吴作栋、李显龙和黄循财都是据此当上党魁和总理的。即便如此,细心的观察者也注意到,吴作栋和李显龙的推举过程比较顺利,而第四代领导团队的推举过程却出现一些波折,也花了较长的时间,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好不容易形成的王瑞杰和陈振声组合,也发生意外转折。王瑞杰退出后,还经过许文远出面暗中周旋,才最终选定黄循财,但副总理人选至今尚未确定。
读过《李光耀回忆录》的人也知道,即使当年李光耀那么强势,党内自我更新的过程也并非表面所见那样顺利。当时,像杜进才等元老被劝退时就不认老,不愿让位,他们觉得自己至少还能多干几年。还好这种党内异议最终没有形成气候。
现在人们都知道,在每届大选中,行动党都会推出约20名新候选人,这也意味着有同样数目的现任议员须让贤。不论劝进还是劝退都是相当棘手的。虽然哪些人具备担任部长或议员的潜能,在我们这个小国里不难辨认,但要说服他们出来竞选从政却是另一回事。从政不是一般专业人士的首选,因为大家知道这不只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许多压力。因此,多数人宁可留在自己专业的舒适圈里,不管怎么劝说,都不为所动。
其次,在行动党一枝独秀的时代,新人中选的机会大,物色新血因而也相对容易些。现在政治气候已有很大的改变,政治风险大大提高,即连在任部长也可能面对败选的风险。这自然也给执政党延揽人才带来更大的困难。值得庆幸的是,迄今为止,行动党仍然可以在每届大选中,找到足够条件优越、肯献身为民服务的新秀上阵,保持执政团队的高素质。
就个人经验和体会来说,不断引进新人的必要性至少有二。其一,新陈代谢是一个必要过程。每届大选都会增加一大批的新选民或首投族,也会少掉一大批的老选民,因此执政党须有年轻的和能与年轻一代选民气息相通的议员。其二, 议员工作繁重,压力也大,一般上做上三几届就难免会感到心力交瘁,毕竟人都不是铁打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总会有人想主动卸任,以便恢复正常生活,多陪陪家人。
但人是复杂的动物,也有少数人会越做越起劲,即使被劝退时也“依依不舍”,退下后则闷闷不乐。遇上这样的个案,党领导人就得花一番心思安抚。几乎每届大选也都会出现所谓的“一任议员”,就是只做了一任就引退的议员。这往往是出于个人因素,但难免也要招人议论。
无论如何,经历了十几届大选的执政党,招才固然有道,在“送旧”这方面也积累足够的经验,相关人情世故的工作可说照顾得越来越周到。像上述的答谢晚宴,早期是没有的。尽管如此,相信也难令人人满意。但总的来说,多数担任过政治职务者和后座议员都懂得,能有机会为民服务是一种难得的机缘,不管是做几任,只要竭力而为,诚心为选区服务,问心无愧就是。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人民行动党前国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