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战火与审判之间,以色列社会逐步裂解。内坦亚胡虽然暂时掌控局势,但这种脆弱的内部秩序是否能维系至战争完全结束,仍是一个未知数。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多次发文,力挺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喊话以色列司法部门撤销对他贪腐案件的起诉,因为他“还有大事要做”。据《以色列时报》6月29日报道,耶路撒冷地区法院决定取消原定本周举行的两场关于内坦亚胡腐败案的听证会。值得注意的是,推迟听证会的理由是“外交和国家安全事务”,包括以军情报局与摩萨德局长在内的高级安全官员,出面作证支持此请求。由此看来,内坦亚胡要做的“大事”,显然事关与伊朗的停火协议及解决加沙冲突的谈判问题。
这不是内坦亚胡第一次在政治危机中“借战保身”,回避司法困境。自2023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以来,这场原本被视为“反击哈马斯”的军事行动,逐渐演变为一个漫长、复杂甚至难以收场的战争泥潭。这一次,他还可以为自己的政治生涯成功“续命”吗?
以色列警方自2016年起开始对内坦亚胡展开调查,涉及五起不同案件,其中三起已经进入审判阶段,具体包括:第1000号案件指控他与妻子萨拉,多年来从两位富商处收受价值超过26万美元(约33万新元)的昂贵赠礼,以换取政治利益;第2000号案件披露他和以色列最大报纸之一《新消息报》主编之间的谈话录音,显示他试图操纵媒体,获取对自己有利的报道,针对竞争对手;第4000号案件则涉及以色列通信集团Bezeq,内坦亚胡被指控利用自身对国家通信部门的领导权,向Bezeq承诺进行监管改革使其获利,以换取其旗下网站的正面报道。2019年,内坦亚胡因受贿、欺诈和违背公众信任等罪名被正式起诉,并根据法律要求,放弃除总理以外的其他内阁职务。
除了长期面临的腐败指控审判外,内坦亚胡还因2023年10月7日袭击事件前的政府失职,面临调查压力。此外,2025年2月以色列警方指控总理办公室的多名高级助手,涉嫌接受卡塔尔资金,用于联系记者并传播亲卡塔尔的信息,即所谓以色列“卡塔尔门”事件,引发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局长巴尔遭解职风波。
身为以色列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理,内坦亚胡的领导地位不仅依赖选民支持,更依赖于维持权力的连续性。一旦下台,等待他的极可能是刑事定罪和牢狱之灾。2024年末以来,内坦亚胡屡次以“国家安全事务”为由,要求推迟庭审。从实际效果来看,陷入僵局的加沙停火协议和新开一局的以伊战争,无疑为他争取到时间,以巩固内部政治联盟,改变媒体议程和削弱反对派动员能力。对于一个身陷重案、形象受损的领导人而言,“战时总理”的头衔的确比“被告总理”更具号召力。这一次,不仅法官态度转变,甚至情报部门都被拉来背书,说明内坦亚胡已成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全绑定。
内坦亚胡并非孤军奋战。他所依靠的执政联盟中,包括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定居者运动支持者,以及数个极右翼政党。这些政治力量多年来宣扬“大以色列”理念,主张重新占领加沙地带,甚至推动对巴勒斯坦人强制迁移。
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延长战事不只是保全总理的个人政治利益,更是右翼集团实现长期政策目标的“历史契机”。在战争期间,右翼部长屡次高调呼吁彻底摧毁哈马斯、拆除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推动加沙“重建为以色列城市”。这些主张从边缘观点逐步走入国家政策视野,凸显战争对以色列政治方向的根本影响。可以说,战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坦亚胡联盟也在不断“输出”极右议题,借战争之名合法化激进政策。
尽管战争初期,以色列社会展现出空前的团结,但随着时间推移,人质问题、战事拖延、经济压力等问题逐渐激发公众不满。尤其在涉及人质交换谈判时,一些右翼议员不时大放厥词,挑战公众神经。例如,2025年4月,财政部长、极右翼政党国家宗教党党魁贝扎雷尔·斯莫特里奇(Bezalal Smotrich),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公然说:“归还人质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认为摧毁哈马斯比解救人质更为关键,不能为了人质而妥协国家安全。他的言论遭到人质家属、政界人士和以色列民众的强烈批评。
此轮以伊冲突之前,据以色列媒体民调,70%的受访者表明不信任政府。多数民众认为政府未尽全力促成人质释放,反而不断设定苛刻谈判条件,拖延斡旋进程。人质家属举行抗议,要求内坦亚胡下台。此外,部分国防军退役将领也罕见发声,质疑政府战争目标混乱,军事胜利被政治工具化。6月28日,在以伊冲突告一段落后,以色列多地爆发游行,抗议者号召结束加沙战争,要求政府保证人质获释。内坦亚胡随后首次明确表态,“首先要营救人质”,进而解决加沙问题、击败哈马斯。目前,内坦亚胡已确认将赴美与特朗普会谈,讨论结束加沙冲突。
然而,停火谈何容易,且不论哈马斯是否妥协,内坦亚胡政府内两个极右翼政党,便以退出内阁相威胁,坚决反对停火。因此,受到极右翼政党掣肘的内坦亚胡,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平衡国内政治矛盾,稳住执政联盟。
在战火与审判之间,以色列社会逐步裂解。内坦亚胡虽然暂时掌控局势,但这种脆弱的内部秩序是否能维系至战争完全结束,仍是一个未知数。战争或许可以拖延审判,但终将无法阻止历史对责任的追问。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