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秉鑫:2025年全国大选之观察

全国大选已在激情澎湃的选战中落下帷幕。人民行动党以65.57%的得票率收获87席,较上届上升了4.33个百分点,可谓强而有力的委托。反对党阵营里的工人党,于后港单选区、阿裕尼集选区及盛港守土成功,政党整体得票率为50.04%,说明在工人党角逐的选区里,已经获得一半的选民支持,实力算是相当雄厚。但是其他反对党却一无所获,得票率还下降不少。

就这回的大选过程及结果,笔者有以下观察。

一、集选区制度:当年集选区的成立,是为了确保少数民族在国会里有足够的议席为人民发声。但是纵观这30多年来,它已经演变成让执政党新候选人,能够在同个集选区资深部长的光环或庇护下进入国会的通道。这引人诟病。这次执政党的两名新人在单选区独当一面,击败反对党及无党籍人士的挑战,说明只要候选人的素质够高,善于与选民沟通,加上足够的基层经验,无须靠集选区当选议员。笔者建议改善集选区制,划出一些单选区只让少数民族竞逐,减少集选区的议席。

二、工人党的策略:2020年在工人党初试啼声的林志蔚,能辩善道,思路清晰,再加上形象清新、履历亮眼,在网络社交媒体造成轰动,协助团队夺得盛港集选区。这回工人党想如法炮制,一口气推出几位政治新星,如王锐斌博士、唐光伟及贺沛星。但在策略上未能把几位重量级的新人集中在同个集选区,造成实力分散,无法集中火力,以致无法在议席上有所突破。

三、前进党的方向:前进党这回在西部的参选没能获得任何议席,让人觉得它的支持度已经骤降。前进党给予人们的印象是靠着前党魁陈清木医生的个人魅力及光环撑起整个党。其他候选人没有那么高人气;并且,两位非选区议员不能赢得西海岸—裕廊西集选区,间接表示选民可能不认同他们的问政方式。85岁的陈清木医生在五年后已不太可能再次领军作战,有鉴于此,党领导层的自我更新显得重要及急迫,以免将来泡沫化。

四、艰巨的外部环境:近期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选举都显示,在外部关税风暴的影响之下,选民都选择不更换政府,以求稳定。新加坡选民也是在同样的大环境,以选票发出求稳定、共渡难关的强烈声音。环视东亚的韩国及台湾,由于内部政党纷争,仇恨政治抬头,造成社会严重撕裂。庆幸的是新加坡国民还是对选举有理性的判断,没有出现严重的冲突和极端的观点。

五、重视选民的诉求:随着全球反建制浪潮的冲击、新兴媒体的崛起及人口结构改变,新加坡选民的诉求已不局限在社区的翻新、有盖走道的建设或邻里公园的建造,而是要求国会里有多元声音,各党派之间有制衡、缓解收入不平等的现象,抑制房价高涨,关注生活费攀升等等的课题。这是各政党都得坦诚面对的议题。另一方面,随着反对党有愈来愈多拥有高学历、履历亮丽的年轻人加入,这是执政党所不能忽略的趋势。执政党拥有87席次,还是说明受到选民强而有力的委托,并能加速延揽未来第五代领导人,带领新加坡驶向充满变数及荆棘满布的五年。

作者是本地化工业者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