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族和宗教始终是极其敏感的课题,虽然我们长时间不懈努力促进和谐,遇上非常或敏感时期,还是难免会有暗流涌动。这回,外部不友善势力和少数不满体制的内部势力试图钻空子,但都被挫败了。但我们不能以为他们会就此罢手。
2025大选尘埃落定,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赢得97个议席中的87个,总得票率65.57%(比2020年大选高出4.33个百分点)蝉联执政。工人党则守住原来的10个席位。
本届大选结果有几层重要意义:其一,是行动党第三度成功顺利换班;其二,是第四代领导班子成功顺利接班;其三,是对外传达一个重要信息,尽管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行动党在新加坡的执政地位还是挺牢固的。新加坡政治由此也迈入新的里程,黄循财成了首位新加坡独立后出世的总理。他所组建的第四代政治领导团队,将为新加坡政治谱写新的篇章。
在任何一个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政权更迭向来都不是容易的事。许多地方的执政党闹内讧是家常便饭,政党轮替也是常态。这往往导致政局动荡不安,政策没有持续性、无法作长期规划和难以预测。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却能一直保持例外,主要原因是执政党始终保持为国为民的初心,而且言必行行必果,政绩斐然,同时也能不断自我更新,与时俱进。
从建国总理李光耀到吴作栋,是一次极其关键的交接,因为从来就鲜少有开国领袖能以开明宽大的胸怀,自愿把权位移交给年轻一代,但李光耀做到了。从吴作栋到李显龙,是一次平稳的交接,因为它早就在人们预料之中,可说顺理成章。李显龙接棒前担任长达14年的副总理。从李显龙到黄循财,则又是另一种情况,可以说充满变数。
首先,是新加坡的政党政治进入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新阶段,反对党在国会已有相当稳固的势力。反对党阵营现在也能吸引资质较好的候选人。媒体形容,本届大选迎来1963年以来最激烈的竞争,共有211个来自11个政党和无党籍的参选人。除了无对手当选的马林百列—布莱德岭集选区,其余32个选区的92个议席都有反对党竞逐。
其次,是第四代领导团队在推举群龙之首的过程中,出现前所未有的曲折。原本被推举的王瑞杰中途退出,于是有了第二次推举,期间还出动资深前部长许文远居中协调,结果选出黄循财。他在去年5月才接替总理职务,起飞跑道历来最短。虽然经历应对冠病疫情的考验,但未有领军大选的经验。再次,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世界发动关税战,中美斗争加剧,世界经济陷入巨大变局,也给新加坡经济带来极大挑战。
在上述种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举行大选,对执政党而言危险重重,也可能为第三次换班带来变数。对第四代领导团队而言,这是一次火的洗礼,毫无疑问压力山大。如果成绩不如理想,再失掉一些席位,或者得票率比上届大选差很多,都可以被解读为无法得到选民强有力的委托。这一来,在国内就可能引起某种程度的焦虑,在国际上则可能削弱新加坡的影响力。因为,新加坡的国际声誉建基在国家治理方面所取得的特殊成就,一个失败的小国在国际上是不可能受到尊重的。因此,九天激烈的竞选,让许多希求持续稳定的选民忐忑不安。
选举结果令许多求稳的人松了一口气。首先,不管从赢得的席位还是得票率看,行动党都取得靓丽成绩。黄循财领导的团队证明,执政能力得到人民肯定,也因此有了强有力的委托来处理国家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第四代接班的过程也算是顺利完成。
执政党除了在马林百列—布莱德岭集选区无对手当选,也在三个选区获得超过八成选票;这是行动党自2001年来,首次有选区的得票率超过八成。这无疑能让第四代领导团队坚定治国信心。黄循财显然满意这个结果。他形容这是一种明确的信号,表明选民对政府充满信任。新加坡人也可以由此汲取力量,满怀信心地展望我们的未来。
第二,随着张志贤、王瑞杰和黄永宏等几位重量级部长退休,更多第四代成员将挑起内阁重任。有了这样的战绩,黄循财也可以更有信心组建一支更年富力强的团队,带领新加坡应对世界变局。
第三,值得庆幸的是,临阵换将被派到榜鹅集选区领军的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力挫工人党对手。这是一次关键战役,因为,如果榜鹅像当年的阿裕尼集选区一样沦陷,黄循财将失去一名被冠以“攻坚队长”(Taskforce Man)称号的大将。他被形容为核心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当年曾与黄循财一起领导政府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不久前又受命领导新加坡经济韧性小组,如果他落选,这个重要小组的工作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
种族政治和身份政治明确受否定
第四,这次大选竞选期间,罕见出现试图煽动种族情绪的事件,备受关注。政府揭露,有三名境外人员因发表可能影响大选选情的脸书贴文而遭屏蔽。这三人是: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总财政依斯干达(Iskandar Abdul Samad)、曾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拘留的新加坡前公民楚菲卡(Zulfikar bin Mohamad Shariff),以及转发楚菲卡贴文的伊党雪兰莪州青年团团长苏克里(Mohamed Sukri Omar)。
与此同时,报章揭露,一名新加坡籍回教教师努尔德罗斯(Noor Deros,现居马来西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系列贴文,声称曾和工人党所有马来族候选人会面交流,并指工人党同意关注本地回教宗教师提出的马来和回教社群关切议题。他也声称,工人党认真看待他要求在国会提出有关《回教法令》及新加坡回教理事会(MUIS)监管事务的问题,同时敦促工人党及其他候选人反对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LGBTQ+)课题正常化、对以色列采取强硬立场,并承认巴勒斯坦国地位,以换取他对候选人的政治支持。工人党随即声明说,从未对任何人作出承诺、保证或达成协议以换取政治支持。
对上述事件,各参选政党都迅速表明立场:新加坡政治是新加坡人的事,外人不得干预。种族政治和身份政治明确受到否定。这说明多元种族主义在新加坡已有相当稳固的基础,并具有较大的抗拒外来颠覆的定力。但种族和宗教始终是极其敏感的课题,虽然我们长时间不懈努力促进和谐,遇上非常或敏感时期,还是难免会有暗流涌动。这回,外部不友善势力和少数不满体制的内部势力试图钻空子,但都被挫败了。但我们不能以为他们会就此罢手。
五年一度的大选是民主政治的必要过程。选举的本意是选贤任能,但很多国家的民主政治都已变质或走上歧路,选举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出现平庸的政府。前车之覆,后车须鉴,因为新加坡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有一支强大的政治领导团队。过去60年来,我们有幸而得之,不能假定永远不会失去。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行动党前国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