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国人到东南亚种榴梿掘金圆梦

去年3月,王军波在越南平福省的榴梿园迎来等候已久的时刻:种了五年的榴梿树终于结果了,其中一棵还长出200多个榴梿。他向《联合早报》形容当时的喜悦:“像看着一只会下蛋的母鸡慢慢长大,肯定欣慰啊!”

2019年,王军波和两名中国合伙人在越南合资开榴梿园,投资约250万元购得两块各2.5公顷土地的使用权,种下近1000棵猫山王和干尧榴梿树。

王军波心中有一套盘算:从2024年起,每棵树每年估计可生产180公斤榴梿;第一年出口了近3万公斤,赚了30万元,榴梿树有至少20年收果期;乐观的话两年回本,不乐观则需要五年。

东南亚是中国新鲜榴梿的重大来源地。泰国最初是主要出口国,但从2022年起,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榴梿也陆续获准入华,撬动了东南亚榴梿的出口市场。

随着榴梿热升温,中国资本近年来涌入东南亚,中国业者除了普遍开设榴梿加工厂和包装厂,也有商人开发榴梿园,力图在价值链上游抢占一席之地。

像王军波这样的榴梿园业主,很多是“榴梿新手”。来自浙江的他原本从事外贸生意,2017年中国开始刮起榴梿热潮时,他与在越南经营榴梿饼生意的合伙人决定放手一搏,投入榴梿种植。

虽然越南不允许外国人购地,但王军波和合伙人都娶了越南妻子,因此能通过妻子获取土地使用权,共同经营果园。他还聘请了五名越南员工负责修榴梿树、打农药等日常工作,自己则专注于榴梿出口。

虽然在中国海南省也能种榴梿,但王军波相信来越南是对的选择,因为越南的种植条件更优越,也少有海南面临的台风等极端天气。

他笑说:“我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看着榴梿一天天长大,还是比较惬意的生活方式。”

业者赴老挝“前置卡位”

在毗邻的老挝,另一中国榴梿业者肖远兴的种植之路才起步不久。

2023年底,来自福建的肖远兴与合伙人成立“老挝红龙榴梿产业集团”,在万象省租赁500公顷土地的长期使用权。这相等于约700个足球场的面积。目前,集团已完成首期试验区60公顷土地的开发,种植了7000多棵黑刺榴梿果树,已投入的资金约2亿元。

老挝红龙榴梿产业集团在万象省的榴梿园,首期试验区已开发约60公顷土地。(受访者提供)

担任集团副总裁的肖远兴,早前在中国从事农旅工作。与近年来不少赴老挝开榴梿园的中国业者类似,他看中的是中老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基建带来的商机;而老挝与中国关系密切,政府向中国农业投资敞开大门,也为中资企业提供了加持。

据老挝媒体报道,老挝政府已规划向中国企业分配多达1万2000公顷的土地,用于榴梿种植。

肖远兴对集团实力有信心:“老挝的农业尚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偏低。集团将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经验,推动老挝农业现代化。”

如今,榴梿园所在的广阔林地开垦成梯田地形,育苗中心种植了数万棵榴梿种苗。按规划,榴梿园2030年将迎来丰收。

但摆在眼前的是个未知数:老挝新鲜榴梿尚未获得中国的准入许可,何时放行尚未明确。

肖远兴对此不感担忧。他说:“我们基于对未来的研判进行前置卡位,相信老挝很快将获得对华榴梿的出口准入。我们第一期的种植园区已获老挝官方认证和出口登记备案,具备未来出口资质。”

他认为,即使真的无法出口中国,还能转向亚细安市场;若无法出口新鲜榴梿,还能转做榴梿加工产品。

到老挝开荒种榴梿,是一场不无风险的长线投资。但肖远兴说:“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我希望通过科技兴农,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榴梿品牌。”

中国大数据辅助泰国榴梿种植

即使不买地或租地,中国榴梿业者也可通过其他灵活方式,在东南亚参与榴梿种植。

在泰国东部尖竹汶府,中国榴梿品牌“文记榴梿”设立了示范园和实验室,并与当地果农签署协议,向对方提供从外国引入的种植技术和中国市场的大数据,试图从源头把控榴梿生产方式和标准。

创始人文超解释,果农虽然懂得耕种,却不掌握榴梿出口后的一些关键信息,例如榴梿销往哪些市场和消费者反馈。

中国榴梿品牌“文记榴梿”创始人文超与泰国果农签署协议,提供从外国引入的种植技术和中国市场的大数据。(受访者提供)

他举例说:“榴梿口感如何?奶香味更浓还是更淡了?要提升哪项农作指标?这些信息果农并不清楚,但我们能掌握,因为每个榴梿都打上了激光标,我们能追踪消费者反馈。”

文超相信,在外国人同样不被允许买地的泰国,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参与榴梿种植更合规、高效,也让公司能把控品质,比其他中国同行更具竞争力。

中资圈地引发泰国果农担忧

从早前从东南亚买榴梿,到如今下南洋种榴梿,这一转变标志着中资逐步将触角延伸向产业链上游,逐步掌握更大的控制权。

在泰国,参与种植的中国业者虽不及开包装和加工厂的中国业者多,但这一现象已引起当地政府和果农的警戒。

据《曼谷邮报》报道,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今年2月通报,已查封北柳府一块面积相当于约134个足球场的林地,并对一家涉嫌占用林地的中企展开调查。据知,一家泰国企业向当地居民购地后转售该中企,后者随后把土地开发为榴梿园。

该报批评,大规模的“土地掠夺”令人震惊,而泰国若失去自身的榴梿供应链,外国投资者将掌控定价权,泰国政府须采取措施保护当地果农。

除了灰色渠道带来法律风险,种榴梿作为长线投资,是否真能致富仍待时间验证。

被问种榴梿是否能发财,在越南开榴梿园的王军波想了想说:“可以。但要把控风险,别以为能一夜暴富。”

他解释,榴梿的种植周期长,前期须做好约五年零收入的准备,这段期间的政策变化也难以预测。

他举例说,他去年出口榴梿到中国时,碰上中国海关因泰国榴梿农药超标而加强整体检验,拉长了通关时间。一些榴梿不得不在关口附近仓促售卖,甚至退回越南。

在泰国的榴梿业者文超也持谨慎态度。在他看来,随着更多东南亚国家加入榴梿出口市场,单一的中国市场可能消化不了这么多榴梿。“到时投资红利可能就不存在了。榴梿价像房价一样,总会来到拐点。”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