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在AI热潮与贸易风暴中稳健前行

随着多国与美国达成部分贸易协定,市场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担忧有所缓解,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略有下降。贸工部星期二(10月14日)公布的初步预估显示,新加坡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9%,虽略低于上一季的4.5%,但仍好于市场预期,环比增长1.3%。今年首三季,新加坡经济增长3.9%,高于长期趋势水平,显示在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前景不确定的大环境下,本地经济仍具韧性。

然而,这一韧性主要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AI)投资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关税战导致的贸易活动放缓。企业在AI技术上的资本支出和研发投入,不仅提升生产效率,也增强金融市场的乐观情绪,为短期经济增长提供支撑。不过,AI投资过热可能引发泡沫破裂的风险,值得大家警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同一天发布的货币政策声明中提醒,若AI投资热潮或市场乐观情绪出现突然调整,可能对经济前景构成下行风险。

AI热潮的可持续性存在疑问,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可能随市场估值调整而减弱。这意味着短期利好并不完全等同于长期增长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上周在演讲中指出,AI热潮推动下股市估值快速攀升,已接近25年前互联网泡沫时期水平,一旦出现大幅调整,金融环境收紧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AI泡沫风险真实存在。在美国股市今年的显著涨幅中,约80%来自与AI相关的企业。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到今年底,全球在AI领域的支出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一旦这股热潮消退,影响将错综复杂,不仅限于AI行业,也可能拖累整体经济。

尽管新加坡第三季经济表现远超预期,全年增长很可能轻松超过此前预测区间的上限,但我们不能被乐观数据冲昏头脑。多个国家与美国达成部分贸易协定后,目前美国计划的关税水平已低于今年4月公布的原始方案,但贸易风险仍不可忽视,尤其须密切关注关税措施的实际落实,以及潜在贸易冲突和供应链扰动风险。为支援受近期关税措施影响的企业,政府上周推出企业应变计划,帮助企业调整对外导向的运营模式,并增强供应链韧性。

目前,新加坡与美国就药品优惠关税安排仍在磋商中。贸工部政务部长颜晓芳星期二在国会回答多名议员关于美国对药品征收100%关税的提问时指出,制药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2022年至2024年间,新加坡对美国药品出口年均约37亿元,而优惠关税安排是否涵盖新加坡主要出口的活性药物成分,目前尚未有定案。

美国关税压力未如预期严重,但不确定性仍高,贸易摩擦仍可能出现。中美在过去一周的新一轮摩擦便说明这一点:中国宣布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并对美国船舶征收新的特别港务费,而美国则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100%,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全面限制。两大经济体的这类政策不确定性,将加剧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作为外向型经济和高附加值制造中心,新加坡面临直接影响。若有效关税进一步提高,外向型产业可能承压,企业招聘和投资活动或受到滞后影响。

全球经济放缓、科技行业脆弱、股市估值虚高及潜在贸易冲突,仍为未来增长埋下隐忧。金管局星期二发表的《宏观经济评估》指出,有迹象显示外部经济已开始放缓,先进经济体劳动力市场走弱,自8月以来关税措施实施和升级,导致亚洲出口增速放缓。随着高关税对生产与就业的抑制效应日益明显,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须保持高度警惕,关注全球贸易政策的变化,应对潜在供应链扰动,并理性看待AI投资热潮,避免过度依赖技术泡沫支撑经济增长。投资者和企业应分散风险、强化供应链韧性、优化资本支出策略,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新加坡在保持经济韧性的同时,也须未雨绸缪保持警觉,通过政策调节和产业优化,确保经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稳健前行。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