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10月9日宣布加大稀土出口管制范围和力度,美国总统特朗普隔天批评北京“变得充满敌意”,扬言没有必要在月底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还威胁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这让美中贸易谈判,特别是10月21日至22日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场边的习特会,能否如期举行并出现进展,产生变数。从至今两国的公开表态观察,双方尽管拉高姿态,但似乎都没有让谈判破局的打算。
各方对贸易博弈横生枝节的猜测众说纷纭,相对主流的说法是北京主动出击,为谈判争取主动权,但出手可能过激过猛,引发美国反弹和国际市场负面回响。中国官方在10月12日有所回撤,中国商务部的声明称,稀土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只要是民用稀土的合规出口申请都可获批,相关企业无须担心。声明也强调,中国“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关税战,但没有对特朗普的威胁做出具体反制。特朗普在发出威胁后又告诉媒体,如果中国撤销稀土新规,他可能会放弃大幅提高关税的计划,同时表示并未取消特习会。
中国是当今全球最主要的稀土生产国,垄断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开采和精炼供应,完整的产业链和价格竞争力让各国不易摆脱依赖。中国在2010年9月因一艘渔船在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附近,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发生碰撞,日方扣押中国船长而打出稀土牌,收紧稀土出口配额,并加强对稀土开采和出口的监管,迫使日本寻求供应多元化。北京这回再打出稀土牌,恐将坚定美国和西方各国摆脱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决心,加速脱钩。虽然这仍需时日,但还是不利全球自贸体系的长期发展。
从中国商务部的解释声明,以及特朗普激烈反应后很快又在话锋上留有余地,显示双方都希望10月底韩国习特会能实现贸易协议。这意味着两国代表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讨价还价。这也反映中国的稀土管制举措,更多是为了累积谈判筹码,扭转至今一直被动应对美国施压的局面。但这些新增的变数,同样提高谈判失败的风险。如果两国官员无法就细节达成妥协,习特在韩国没能会晤,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势必不小。这或许是全球股市本周持续震荡的原因。
中国打出稀土牌和后续动作显示,北京有意夺回谈判主动权,毕竟中国经济至今还面对增长乏力,青年就业困难等艰巨挑战。自特朗普4月2日“解放日”对全球征收关税以来,美中已经进行多轮谈判。但是,美国的对华博弈并不仅限于贸易谈判,还扩大到高端晶片和软件管制、强迫收购TikTok、收紧中国学生赴美留学限制、对中国生产的货船到美国征收入港费等一系列手段,让北京处于被动。中国这回试图反客为主,或可视为谈判过程的一环,不一定代表美中直接对抗。
特朗普似乎也不愿意谈判破裂,在对北京打出稀土牌不示弱之际,仍然保持回旋空间。他在10月12日于社媒发帖称,美国希望帮助中国,不是伤害它。副总统万斯同日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形容,这是一场必须小心应对的博弈,关键在于中国的回应。他说,如果北京高度激进,美国的反制筹码远多于中国;若中国保持理性,美国也会合理回应。这番绵里藏针的发言并非无的放矢,若美中对抗升级,配合美国对俄乌战争的介入,针对中国的手段恐怕还会扩大到石油采购、台湾军售课题甚至金融制裁。
综上所述,外界对美中贸易博弈仍然无须过于悲观。但这轮波折表明,全球经济复苏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各国还是必须尽力维护脆弱的全球自贸体系,强化韧性,以便应对万一供应链断裂的潜在风险。黄循财总理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时所探讨的供应链合作,便是类似努力的具体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