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忠:高市早苗外交之路铺满荆棘

峰回路转的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终于以高市早苗胜出告终。这位被称为“最具安倍基因”的女性政治家,即将在10月15日的国会首相指名投票中登上权力巅峰。然而,这场胜利并非终点,而是一场重负的开始。她所面对的,是内政困局与外交风暴交织的时代;她的每一步,几乎都将在荆棘之间行走。

高市上台的背景并不轻松:自民党在参众两院皆未过半,党内派阀重新洗牌;国内物价持续上升,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仍较前年同期上升3.1%;地方财政赤字逼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60%;少子化使劳动力市场空洞化;国际上,美中角力白热化、台海风云骤起。高市早苗必须同时应对这些压力,才能证明她不只是“安倍精神的继承者”,而是真正能开创新时代的政治领袖。

对美关系:在同盟与自主间的微妙平衡

高市上任后在外交上的首要任务,仍是修复日美关系。前首相石破茂因对特朗普政府保持距离,导致华府信任度低落;高市与现任国务卿鲁比奥在对中强硬与印太安全上高度契合,或有助于她获得华府信任。

美方对高市的期待在于,她能将日本打造成印太第一岛链的中枢。根据美国国防部2024年度报告,日本将在未来五年新增三处军事设施与美军共用,其中包括琉球群岛的反导系统与长程导弹部署。高市本人也多次主张自卫队应具备反击能力,这与美方推动的前线遏制战略不谋而合。

高市早苗一直以经济安全保障为个人主轴,担任自民党经济安保担当部长时,为《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的起草及后续修法、严格执行提供强力推手。然而,日本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依然高达19.7%,远超与美国的13.5%。这使高市必须在“意识形态的亲美抗中”与“经济现实的对中依赖”之间取得折衷。

对特朗普2.0政府而言,日本仍是印太战略的核心伙伴。高市声称将延续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并由美国主导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太(FOIP)战略,积极推动日本在印太地区的存在。她明确表态支持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合作架构,并主张日本应更主动参与五眼联盟的情报交流。

然而,美国正在持续要求日本分担更多安全与经济责任。根据日本国防部最新预算案,2026年度防卫支出已突破GDP的2.1%,达到13兆日元(约1136亿新元)。这对长年仰赖债务支撑财政的日本而言,是一场结构性压力。高市政府若无法在财政重建与国防扩充之间取得平衡,将很快被质疑“外交冒进、内政空洞”。

此外,尽管在理念上高市与美国方向较为一致,她也深知日本不可能永远在华府的阴影下运作。面对特朗普2.0的不确定性,日本如何保持外交弹性,将考验高市的战略智慧。她强调日本要能独立思考自身安全,但这样的言论若无具体作为,容易沦为修辞。

对中关系: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双重矛盾

若说对美是合作与从属之间的拉锯,对中则是敌意与依赖的矛盾共生。高市早苗在自民党内被视为最强硬亲台、疑中的政治人物之一。她长年主张中国威胁论,批评北京破坏国际秩序;上任后或很快就会着手强化海上保安厅与自卫队的联动,强调钓鱼岛周边应建立常态监控体系。

然而,高市的历史立场也让她与北京的关系几乎难以修复。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甚至在2022年自民党高层会议上,公开表示“靖国神社是日本精神的根本所在”,此举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厉谴责。对北京而言,高市象征着安倍主义的右翼延续,是对战后和解的挑战。

同时,日中经贸关系仍深刻交缠。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企业如丰田、三菱电机、佳能在华投资仍占海外布局近四成。高市虽试图推动供应链去风险化,但在现实层面,日本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市场。这种“政治对抗、经济依存”的矛盾格局,使她的对华政策势必充满妥协与回旋。

历史与现实交织,使中日关系如履薄冰。高市若强行以意识形态主导外交,势必遭遇企业界与财务官僚的反弹;若转向务实,则又可能被右翼批评背离信念。这场内外双线的拔河,注定成为她外交路上最锋利的荆棘。

对台政策:从情感共鸣到战略共构

相较于对中强硬、对美谨慎,高市早苗对台湾的立场明确而坚定。她不仅延续修宪、强军、国家主体意识等安倍时期的核心理念,更将“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明确写入政策蓝图。

安倍在卸任后所提出的“台湾有事论”其实是以战略宣示为主,但高市早苗不同,她在今年4月访台时与台湾赖清德会面,明确表达“民主阵营应共同防止台海现状被片面改变”,这已超越外交辞令。她更主张,日本应与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民主国家建立多层次安全架构,而非仅限于日美同盟。这意味着,台海问题已被她纳入日本的战略核心。

此外,高市在对台政策上展现务实与象征并行的双重手法。象征层面,她将台湾定位为共享价值的伙伴,强调民主、人权与法治;务实层面,则致力于推动半导体合作与防卫对话。

不过,高市也清楚台日关系并非没有风险。日本允诺北京对台定位的“非官方实务性民间交流”框架仍未改变,若她过于靠拢台北,将给北京提供外交攻击的口实;而若转趋低调,又可能让支持者失望。她必须在战略模煳与道义明确之间找到细腻的平衡点。

高市早苗的外交愿景可谓雄心勃勃——以美日同盟为轴心、以台湾为支点、以印太战略为外环,打造一个“以价值为基础的亚洲秩序”。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极为遥远。

首先,日本的经济实力与财政余裕已不足以支撑大国外交。高市若要维持印太战略的存在感,势必要增加海外援助与军费支出。其次,东亚的安全环境正发生快速的变化:北京在台海周边的军演已常态化;俄罗斯与中国海军联合巡航日本海,也令自卫队疲于奔命。

高市的挑战不只是如何强硬,而是如何持久。日本能否在有限的资源下维持战略稳定?能否在国内民意摇摆中坚持外交方向?高市政府的外交之路注定荆棘丛生。她必须在对美的依附与自主之间、对中的对抗与依赖之间、对台的情感与现实之间,找到一条可行的中道。她继承安倍的信念,却身处一个更不确定的时代。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句话如今也可反过来说:日本有事,也必是台湾有事。在这个命运相连、风云诡谲的印太时代,高市不只是日本的领导人,更是区域格局的试炼者。她若能穿越荆棘,则日本或许真能迎来一个新的战略时代;若不能,则“女性首相”的历史光环,也终将被现实的重压所掩埋。

作者是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