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文宇:哈里斯对民主党败选的反思

美国前副总统哈里斯近日出版新书《107天》,回顾她接手前总统拜登后参加总统大选的主要过程。作为亲历者,哈里斯以第一视角对民主党败选原因进行条分缕析,透露出的诸多细节值得回味。

在开篇部分,哈里斯毫不客气地将矛头直指拜登。副总统生活在总统的阴影之下,本是美国政治生活常态,但哈里斯却一直扮演吃力不讨好的角色,负面报道一直缠身。拜登团队对此不仅袖手旁观,反而火上浇油,主动爆出副总统办公室内部管理混乱、人员流动频繁等消息,生怕她表现好吸引人气,抢了拜登风头,丝毫没有考虑她的政治前程。

在连任问题上,哈里斯也暗讽拜登略显自私,个人政治雄心凌驾于党派利益之上。拜登执政期间,民意支持率长期处于低点,加之年事甚高引起选民广泛质疑,连任已无胜算可言。但他却执意参选,直到首次电视辩论发挥极其糟糕,才意识到大势已去,不得不交出接力棒给她。此时留下的竞选时间已所剩无几,成为哈里斯难以克服的劣势。因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她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竞选活动,难以说服选民相信自己未来的执政理念。

更为棘手的是,拜登遗留的负面影响是哈里斯无法回避的难题。一方面,她的竞选团队成员提出警告,人气低迷的拜登已成为竞选负面资产,给了共和党大肆攻击的口实;另一方面,哈里斯毕竟是政府内阁成员,与拜登划清界限,会落下背弃旧主的不佳名声。面对两难选择,哈里斯最终决定不与拜登切割,却为此付出惨重的政治代价。

讽刺的是,哈里斯的政治忠诚并没有换来拜登的善意对待。在她与特朗普辩论前夕,拜登打了一通电话,不仅未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建议,反而扰乱她的心神,表示党内某些大老听说哈里斯背后讲他的坏话,放弃支持她竞选。更令她不解的是,在两党竞选对峙的关键时刻,拜登出席公共场合时,竟然戴上印有“特朗普2024”字样的红色帽子。事件迅速在媒体发酵,引出“拜登支持特朗普”的舆论风波,让哈里斯难以接受和解释。

虽然拜登退出后指定哈里斯接手,但民主党高层意见并不一致,传递出不太信任的信号。按照惯例,在总统候选人退出后,参加民主党全国大会的代表,包括手握投票权的党内高层,均可不受预选结果限制,将选票投给心仪人选。因此,她还是要积极游说,既要赢得基层代表的支持,也要获取党内大老的首肯。民主党部分高层人物显然对哈里斯心存疑虑,像奥巴马、佩洛西这样的重磅政要,强调要先走程序,不肯轻易表态。左翼领袖桑德斯直言,哈里斯要想赢得他的支持,必须像拜登那样关注工薪阶层利益。

在竞选伙伴人选问题上,哈里斯也留有遗憾。她的首选目标本是时任运输部长皮特·布蒂吉格,但他的同性恋身份却让人望而却步。哈里斯坦承,自己当时没有冒险的勇气。毕竟,黑人女性总统和男同副总统的历史性组合,美国民众在心理上还不可能一下子接受。

经过慎重考虑,哈里斯最终敲定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作为副手。然而,沃尔兹缺乏政治自信,气质略显文弱,缺乏辩论口才。在与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的辩论中,沃尔兹犯下大忌,不断微笑点头,示意赞同对手观点,一下子丧失辩论主导权。

民主党的确须要总结2024年选举失利原因,哈里斯的自述无疑颇有价值,但她的总结却忽略一个重要因素,即社会形势的变化。目前民粹主义浪潮席卷美国,反体制呼声愈发高涨,民主党想要继续维持现状,明显背离当今的社会潮流。反过来看,特朗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共和党在他的裹挟和驾驭下实现嬗变,一时间顺应潮流。民主党接下来该如何变革,需要以哈里斯为代表的高层给出明确方向。

(作者是北京时事评论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