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10月3日,35年前的今天,新加坡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个星期后,李光耀总理和即将在一个多月后(11月28日)接棒的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到北京访问,我是随团记者。
李光耀把这项访问视为他本人与中国的联系的一个总结。他说安排吴作栋副总理同行,就是要让他今后持续已建立起来的关系。
当时新加坡和中国已经建立了怎样的关系呢?事实上,李光耀在1976年访问中国,会见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后,两国的关系已经开始稳健发展。不过,新加坡公开表明,它会是亚细安成员国中最后一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因此,新加坡在1990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亚宣布和中国恢复关系后,才委任许通美为新加坡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和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徐敦信为首的代表团,就两国建交的谅解备忘录,展开谈判。双方经过三个回合的谈判之后,在9月18日于钓鱼台国宾馆达成协议。
10月3日,新加坡外长黄根成和中国外长钱其琛在联合国签署建交联合公报,新中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另一方面,在印尼宣布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8月11日,中国总理李鹏应李光耀总理的邀请,到访新加坡。两个月后的10月16日,李光耀应李鹏的邀请,和吴作栋访问北京。
短短三个月内,两国达成协议,正式建交。短短三个月内,两位李总理互访,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说明两点:
第一,新加坡的务实外交风格。从1975年新加坡外交部长拉惹勒南到北京会见中国总理周恩来以来,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已经众所周知:1976年李光耀在北京与毛泽东会面,1978年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到新加坡和李光耀会谈。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坚守诺言,在印尼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后,才和中国开始谈判两国的建交。
第二,李光耀对新加坡和中国关系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他在1978年会见邓小平后,更加强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与支持。因此,他在交棒前夕,和吴作栋一起会见中国领导人,以确保两国关系能够持续发展。中国是他在交棒前和吴作栋一起出访的唯一国家,虽然当时新加坡和许多国家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事隔35年,如今回想起来,李鹏在李光耀结束对北京访问的那天早上,到我们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送行的情景,历历在目。
李鹏送了一本相簿给李光耀伉俪。相簿里装满两天来代表团在北京的活动照片,从抵步时两名献花儿童,到迎接仪式、会谈等等。两位李总理一面看照片一面轻松交谈。李鹏接着在相簿上签名。车队开行在即,李鹏希望新加坡和中国的良好关系,在李光耀总理奠下的良好基础上,即将接任的吴作栋副总理会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李光耀总理语重心长地回应:“这是我的心愿。”在场的吴作栋说:“这肯定也是我的心愿。”
李鹏接着说:”总理阁下在卸任后将会有更多时间,希望以后每年都能来中国。”
中国领袖都希望李总理卸任后,继续向中国提意见。李总理在访问北京的第二天,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以及大陆政府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时,他们都表示希望总理在卸任后,每年都到中国看看那里的社会经济发展,并提出他的看法。
新中两国领导人的互相期许 ,尤其是吴作栋在回应两位李总理时说的:“这肯定也是我的心愿”,让我联想到吴作栋1987年到中国访问时会见邓小平的一幕,当时我是随团记者。
邓小平是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吴副总理及代表团一行人。他在到达人民大会堂后,即健步走进大会堂,并向在场的记者挥手微笑,然后步入接待厅。
新加坡代表团一行人抵步时,邓小平亲自出来迎接。
看到新加坡代表团一行人,他的第一句话是:“你们都很年轻!”
邓小平在和代表团谈论国家大事之前,谈笑风生,体现两国领袖的互敬和互信。
邓:“来了第六次了?一定看了很多地方吧?”
吴:“中国是个大国,来六次也看不完。”
邓:“中国是个穷国,地方倒也大,也是个古老的国家,游客能看的地方倒很多。”
这时他稍微转了一下身子,问吴:“80年李光耀总理来时,我记不得有见过你。”
吴:“我当时排在最后,不是(你会见的)团员之一,当时我是贸工部长。”
邓:“李光耀总理好吗?”
吴:“他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他特别交代我向你表达敬意及对你的祝贺。我很高兴这次到北京来,能够有机会亲自向你转告李总理的问候。”
邓:“请代我向李光耀总理问候。“
吴:“我一定代问候。”
邓小平这时拿起桌子上的一包香烟,问吴副总理:“你抽烟吗?”
吴:“我不。”
邓一面拿出香烟点燃,一面说道:“我抽烟的历史很久,有60年的历史了。生平曾经戒过一次烟,那就是在78年在新加坡会见李光耀总理时。”
吴:“那时候,李总理特意在桌上放了一个烟灰碟,表示你可以抽烟。”
邓:“可是,那时候我戒烟了。”
说完,邓小平拿起手上的一根烟,轻轻抽了一口。在场的两国人员被他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
邓小平的随身翻译施燕华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邓小平摸一摸就把烟盒摸出来了,然后又把烟盒放回去了。他也很尊重李光耀的。”
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提到新加坡。他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他在讲这番话时,应该是感同身受。当年他访问新加坡时,在看到烟灰缸及摸到香烟盒的一瞬间,他决定戒烟。这是对李光耀的尊重,也是对新加坡法治的尊崇。
邓小平在和吴作栋谈论中国的改革开放时说,中国是在1976年开始考虑经济改革,并且在1978年推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改革目标。他说,开放的决定,是中国过去30年经验的总结,中国将不会走回头路。
西湖游船上 初遇习近平
吴作栋在1990年接棒,担任总理14年后,在2004年交棒给李显龙,并在李显龙的内阁中担任国务资政。2006年新加坡国会大选前夕,他应中国政府邀请,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正式访问,行程包括北京、上海和杭州。我是随团的国会议员。
我们在访问北京和上海之后,一行人来到杭州的西湖风景区。在西湖岸边迎接我们的李鹏,邀请我们登上西湖为游客而设的游船。吴作栋和我坐定之后,李鹏为我们介绍他邀请的另外一位午餐聚会贵宾——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船开动之后,李鹏开始为我们介绍上桌的西湖小吃,以及岸边山上的雷峰塔。当时我回应说,这是我们在《白蛇传》里看到的雷锋塔,西湖这里还有断桥。当时我也告诉自己,想不到1990年我们在钓鱼台国宾馆见面时的中国总理李鹏和即将出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会在16年之后相聚西湖。他们当年的共同心愿,是在李光耀总理奠下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他们做到了,他们也功成身退了。
李鹏在介绍习近平是浙江省委书记时,也提到他的夫人彭丽媛是歌唱家。我当时回应说,新加坡人认识彭丽媛,她曾经到新加坡演唱。我们也熟悉她唱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0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海南博鳌,分别会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新当选论坛理事。国务资政吴作栋当时以新当选论坛理事的身份会见习近平。媒体过后访问吴作栋,问他是否是第一次和习近平见面。吴作栋告诉媒体,他在2006年和习近平见过面。吴作栋指的就是当年杭州西湖的午餐聚会。
2010年11月,习近平到访新加坡,和内阁资政李光耀共同出席在新加坡河畔举行的邓小平纪念塑像揭幕仪式。他也和吴作栋一起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主持奠基仪式。五年后的2015年,习近平首次以中国国家元首身份到访,并和吴作栋一起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主持揭牌仪式。
从这些活动看来,李光耀和吴作栋在卸下总理职务后,继续协力优化及深化新加坡和中国的双边关系,可见两国领导人的跨代协作是可以持续的,这也可以说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务实外交。
中国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时,李光耀也获颁中国改革友谊奖章,以表彰他在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贡献?。
李显龙在2004年接棒后,进一步深化两国的经济与贸易框架,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在2008年签署,2009年生效。
2015年,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时,两国关系提升到“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2023年,李显龙总理访问中国时,新中关系更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李显龙在2024年卸下总理职务,由第四代领袖黄循财接棒。他在这一年第一次以国务资政的身份访问中国。
根据《联合早报》报道 ,李资政在与习近平会谈时说,新加坡对中国的长期发展保持投入。两国领导人也同意探讨,如何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并期待2025年新中建交35周年的纪念活动。
习近平形容李显龙是国际上、特别在亚洲地区的资深政治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两人肯定新中双边关系去年升级后的良好状态,并就中美关系、地区形势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看到《联合早报》这一段报道时,我回想起当年在钓鱼台国宾馆李光耀和李鹏的那一段对话,还有吴作栋的那一句回应。新中的友好合作关系,从李光耀到吴作栋、到李显龙,已经过了三代。我们的第四代领导人黄循财已经接棒,他也在今年5月的全国大选中,领导人民行动党胜出。
黄循财在6月间访问中国,会见了习近平。《联合早报》报道:黄循财总理说,他将中国作为新一届政府上任后访问的第一个非亚细安国家,“这反映了两国密切和坚实的伙伴关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两国“筑牢中新友好政治基础,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以更高水平政治互信服务两国关系发展”。
今天是新加坡和中国建交35周年。今年是新加坡独立60周年,今年也是建国总理李光耀离开我们的10周年。
李光耀总理在1988年访问澳大利亚时,有感而发,在即席演讲中提到,他不肯定“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我是随团记者,当时忙着笔录,听到这句话,猛然抬头,看他一眼。他的神情是凝重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抬头,告诉天上的李光耀,今年我们举国欢庆建国60周年,他的治国理念已经传承到第四代。他的梦想,希望新加坡成为环球都会也已经实现。他在新加坡独立时就致力发展的“小国有外交”,他35年前在钓鱼台国宾馆所许下的心愿,我们感同身受。
作者是前国会议员、《联合早报》前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