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站在这里接受这份成就奖,内心充满深深的感激和谦卑。这项殊荣并非仅仅是对我个人微薄贡献的肯定——如果只是如此,我将深感惭愧,可谓“愧领殊荣”。
这项殊荣,更多地是对我们共同努力为两国搭建桥梁的肯定。事实上,各位也是这项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记得,例如,李奕贤主席在2001年向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作了关于经济发展局的精彩介绍。朱总理后来告诉我,他对此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交流,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私人企业层面,都累积起来,为我们在中国眼中赢得信誉,甚至尊重。
我于1998年2月赴北京履职。那是在邓小平九二南巡之后不久。当时的中国相对贫穷,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1万亿美元(约1.29万亿新元),人均GDP更是微薄的830美元。然而,改革开放政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空气中弥漫着乐观的气氛。很明显,这将为双方的相互合作带来巨大机遇。
我的任期始于一个棘手的问题,即新中双方在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上的分歧。简而言之,项目头四年进展不顺,我们一度濒临撤出。但考虑到项目的重要性,撤出将带来巨大的代价——不仅会损害我们与中国日益增长的关系,也会影响我们作为理解中国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我是少数反对撤出想法的人之一。对我作为大使而言,两种结局都是双输的。如果决定撤出,我将不得不在北京承担后果;但如果决定不撤出,解决分歧将成为我责无旁贷的任务。这令我陷入非常困窘的境地。我很高兴我们最终解决关键分歧,并坚持了下来。在此,我特别要感谢前部长许文远所作出的贡献。他早年担任公务员时,曾是我们的首席谈判代表。在浦东机场旁有一家新加坡餐馆名叫“家家乐”,是我们每次谈判前后会面的地方。苏州工业园区如今被视为一个典范——而不仅仅是试点。尽管我们在这个项目中的角色,随着时间推移已大幅减少,但得知其成功,依然令人欣慰。
我将我在中国的14年视为外交生涯的巅峰。那段经历极具挑战性,但也收获丰硕。我结交许多中国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成功推动多项互惠互利倡议,其中一些至今仍然有效。前部长陈德铭曾提到我们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我第一次见到陈博士时,他还是苏州市长。没有他,我们不可能解决苏州工业园区的困境。
我们携手合作,成为好朋友。这项中国与任何亚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份自贸协定,正是在陈博士主管商务部时正式启动的。另一个例子是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在我的朋友王毅的帮助下,委员会于2004年成立,是一个副总理级的高级别年度论坛。下一届JCBC会议将是第21次会议,于今年稍后在重庆举行。
当然,并非一切都一帆风顺。在微观层面,我曾遇到一些人——主要是年轻官员,他们堪称“战狼”的先驱。在极少数特别恶劣的个别官员面前,我会提醒他们,我母亲在战争期间曾是一名护士长,很可能救过他们的祖父,所以他们应该对我客气一点。大多数时候,这足以让他们回到现实。
在宏观层面,我们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各有自身的利益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因此,我们的关系偶尔会出现摩擦,有些甚至相当严重,须要通过谈判来解决。中国人是非常聪明且非常强硬的谈判者。与他们谈判不仅需要战略思维,更需要同理心和理解。总而言之,这些谈判对我而言,皆为美妙经历。
但我将我在中国的任期视为职业生涯巅峰的关键原因,是它让我有机会与李光耀——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紧密共事。
与普遍看法不同,李光耀乐于接受与自己相异的观点。但他不能容忍愚蠢之举,所以这些观点最好有事实或坚实论据支撑。他身上总有律师的特质,渴望一场好的辩论。我们进行多次讨论,对我而言,每次都是一次冒险。在他赠予我的亲笔签名书籍《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中,他写道:“感谢你多年来提供有关中国及其行事方式的宝贵信息。”对我而言,这是极高的赞誉。
我于2012年3月离开北京前往东京。那时,中国的GDP约为8.5万亿美元,人均GDP约为6500美元。
13年过去了。如今,世界正处于至少自二战结束以来,地缘政治上最剧烈的动荡之中,核心是中美之间的竞争。对我而言,对当前瞬息万变局势的最佳描述,来自政治评论员查斯·弗里曼(Chas Freeman)的这句话:“旧世界正在消亡,新世界正在挣扎着诞生。”如何在如此动荡的世界中生存并持续繁荣,是一项值得我们最聪明的头脑和最优秀的外交官去应对的挑战。
最后,请允许我向所有上司表达深切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智慧和指导,没有他们,一切都无法实现。我深切感谢外交部的同事。作为首位获得通商中国此项殊荣的外交官,我希望这份奖项能帮助凸显外交部的重要工作——这份工作至关重要但常被低估。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我在驻北京大使馆的全体员工才好。没有他们的奉献、辛勤工作和真知灼见,我的工作将比实际更为艰巨。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我想向我的妻子王丽妹表达我的谢意。她拥有迷人的个性,这极大地帮助我拓展在中国的社交圈。在中国,夫人的社交网络非常重要。任何与中国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同意,在中国,你往往须要留意的不是老板,而是老板娘!如今能看到这么多来自中国的女总裁,真是令人惊叹。
我占用大家宝贵的时间太久了。再次感谢这份莫大的荣誉。
作者是新加坡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大使
本文是他于9月19日在通商中国奖颁奖礼获得通商中国成就奖的感言
黄金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