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几个美国的主要西方盟国,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和葡萄牙等突然都改变立场,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冷冷的回应:都是在做戏(performative gesture)而已。真是这样吗?不尽然。因为以色列的黩武行为已引起众怒,迫使各国政府必须做出一些实质性反应。
美国说各国都只是在做戏或作秀,意思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只是表表态。潜台词也许是你们承认也没用,只要美国不承认,你们就没辙。就此而言,也确实如此,因为根据联合国宪章,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国家需要安理会的推荐,而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都拥有否决权,只要有任何一个对安理会的推荐提案投下反对票,提案就无法通过,申请国也无法获得会员国资格。?到目前为止,美国一直反对承认巴勒斯坦国,也一再行使否决权。
尽管如此,联合国约190个成员国中,至今已有约150个承认巴勒斯坦国。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政治考量,不单纯是在做戏。以英法等国的决定来说,其实可视为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究其原因,除了客观存在的“大势”,还有国内因素。客观大势是承认的国家已占绝大多数。与此同时,以色列在加沙狂轰滥炸,已在欧美国家激起强烈民愤,并给各国政府带来内部压力。比如在英国,不久前就有250名跨党派议员提出要求政府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动议,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党议员给予支持。英国国内的回教徒人口比率也比较高,工党政府此举因此不无选票考量。
以色列近期在加沙的种族清洗行动,以及公然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一再践踏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红线,早已使它失去先前人们对它的同情。加沙战争的肇因固然是哈马斯的恐怖袭击,但内坦亚胡右翼政府在加沙滥杀无辜(据报道迄今为止已有约6万5000人死于以军炮火,其中一大部分是手无寸铁的妇孺)之余,还要在它控制的约旦河西岸扩大犹太人定居点,以及要扼杀两国方案,不仅是世人无法容忍的,也使西方世界的双重人权标准越来越站不住脚。
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在国际上以色列越来越孤立,也连带把美国的国际声誉拖下水。但美国国内有强大的犹太人势力操控,难以脱身。美国总统特朗普因此不得不附和内坦亚胡的说法:“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对哈马斯暴行的奖励。”即便如此,他也不敢一味无理护短,不得不公开表明他不会允许以色列并吞约旦河西岸,并指以色列应该适可而止。
老实说,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对哈马斯暴行的奖励这样的表述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哈马斯并不等同于巴勒斯坦国。以色列过去为了对巴勒斯坦人分而治之,还曾暗中资助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抗衡。然而,养虎为患,终受其害,就像当年美国等国扶植阿富汗境内的圣战团体,对抗入侵的苏联,为后来的塔利班提供了滋长的温床。现在它反过来要邀功,说是为世界打击恐怖主义,岂不可笑。
内坦亚胡为求自保(他面对可能罪成入狱的贪腐官司和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把自己和极端右翼绑在一起,所作所为,不只是已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联合国成员国所无法接受的,也是其他还未承认巴国的国家所难以容忍的。一路来都坚决支持两国方案的新加坡,自然也受不了。因此,我们看到外交部长维文近日在国会表示,将首次针对性制裁在约旦河西岸向巴勒斯坦人施予暴行的极右翼定居者团体或其领导人(详情有待公布)。
国家承认传统上有两种理论,即构成说(Constitutive Theory)和宣示说(Declarative Theory)。前者主张国家承认是国家地位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即是说,你本身说是个国家不算数,必须是其他国家也承认你是个国家才算数。后者则认为国家承认不属于国家地位的构成要件。国家地位的存在先于国家承认,而国家承认的意义仅在于宣示、确认国家地位存在的事实。
1933年的《蒙得维的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Montevideo Convention)是宣示说的代表。公约认为,作为一个国际法所承认之国家,应具备以下资格:常住人口、 界定的领土、政府以及 与其他国家建立关联性的能力,国家的政治存在,独立于其他国家的承认。
如果是依据构成说,巴勒斯坦国既已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就应该被接受为联合国成员国才对。但有些国家则是基于《蒙得维的亚》公约来界定巴勒斯坦国是否已经是个具备国家基本条件的国家,而就现在来看它是不具备的,尤其是领土和政府都不明确。新加坡主要就是据此认为目前还不是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时机,而且着力于通过培训,帮助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提升治理能力。
特朗普看来没法压服内坦亚胡
如果新加坡可以对以色列采取某种制裁措施,其他已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就更加有这方面的能量和可用的杠杆。若承认了巴勒斯坦国,就等于必须反对以色列的侵略和种族灭绝行为,反对以军在加沙制造的人道危机,也就可以采取各种制裁行动,包括经济、贸易、文化、运动等等。有些国家其实已这么做,以色列若继续横行无忌,各种制裁行动将会增加,使它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
总的来说,随着最近一波承认巴勒斯坦国浪潮的出现,原本垂死的两国方案又重现一线生机。特朗普最近提出新的和平计划。刚传出的消息说,特朗普和内坦亚胡9月29日在白宫会谈后,联合公布了一个“20点和平计划”,称这是迈向中东和平的巨大一步,并强调哈马斯一定要接受这项提案,否则他将“全力支持”以色列摧毁哈马斯。这个计划的一个关键要点,是哈马斯必须在72小时内交出人质和解除武装,实质上就是要它缴械投降走人,能被接受将是咄咄怪事。名为和平计划,实际上是美以联合向哈马斯发出的哀的美敦书(编按:最后通牒),对哈马斯而言则是霍布森选择(编按:没有选择的选择)。
过去这些年来,各种解决以巴问题的方案一个接一个胎死腹中,这次的新方案会不会又成为另一个虚假的希望?战场上的现况,是以色列夷平加沙的军事行动已经进行了七七八八,几乎已可把加沙收入囊中。因此,这可能是内坦亚胡的缓兵之计,试图藉此缓解一点世界舆论压力。而在这次会面中,特朗普看来也没法压服内坦亚胡,因此,两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计划后,特朗普便拂袖而去,一反常态,拒绝回答媒体提问。这种“很不特朗普”的举动委实耐人寻味。
因此,“20点和平计划”很可能又沦为画饼。无论如何,但愿所有承认或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都能口惠实至,向以色列施压,以免加沙围城的灾民被赶尽杀绝。当然,巴勒斯坦人本身也是关键,如果他们继续像一盘散沙,或扶不起的阿斗,两国方案的前景还是不容乐观的。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