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健雄:携手创造成人学习新生态

在科技革命与全球经济转型浪潮中,技能升级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加坡长期重视终身学习,借助技能创前程补助计划、工艺教育学院升学奖、推出培训与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途径等,逐步建构覆盖广泛的持续教育与培训(CET)体系。

随着技术更新加快与产业结构重塑,现有成人培训体系正面临新挑战:课程内容未必贴近行业最新动态或精准匹配学习需求,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师资难以紧跟产业变化, 导致培训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存在落差。要真正激发人才潜力,培训应从规模扩张推向质量跃升,实现培训内容、教学方法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新加坡的成人教育与培训课程日益丰富,但部分内容仍停留在概论层面,未能紧贴快速演化的行业趋势。例如,绿色经济是国家目前的战略重点,涵盖能源、建筑、金融与科技等多个领域。有报告显示,超过80%的企业领导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人才和技能还存在缺口。然而,尽管企业和员工都认同培训的重要性,过去一年仅有11%的员工参加过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培训。具备碳足迹核算、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报告撰写、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1(环境管理系统)标准运用等实务能力的专才也不多,急需迅速培养。

对此,淡马锡理工学院与毕马威(KPMG)联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专科课程,聚焦《可持续发展报告知识体系》(SR BOK),涵盖ESG框架实践、环境数据分析等内容,有效对接绿色经济岗位所需技能。这类课程说明,成人教育的突破口不在课程数量,而在与各行业的深度合作:企业不应只是被动客户,更应成为内容共建与标准制定的积极参与者。

优质成人培训不仅取决于课程设计,更在于如何教导。若导师缺乏最新的行业洞察与实务经验,便难以有效引导学员。

为此,成人教育专业化计划(AEP)正加快培训导师的专业转型。高等学府也应当同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能力框架辅助AEP,例如我们就从市场定位、劳动力转型潜力、创新就绪程度、承载能力等方面,评估合作企业伙伴与导师的综合能力,以达到有意义的合作教学以及联合开发课程项目。导师也通过合作获得最新行业趋势与操作的熏陶,得到相对的提升。企业伙伴深度参与到教育领域,不仅成为行业引领者,同时被赋予创新洞察力、劳动力的提升和吸引未来人才的能力。

此模式在多个行业中已取得积极成果。建设局专科学院、策安保安集团 、彩虹中心(Rainbow Centre)等机构,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共育人才,获得培训效果、雇主口碑与品牌价值的多重提升。导师逐步由“知识传授者”转型为理论与实践、策略与岗位之间的桥梁。

在成人培训生态中,高等学府的角色应由“教学提供者”转变为中立跨境教育枢纽里的“整合者”与“趋势预判者”,连接企业与学员、整合资源并引领方向。

例如,新加坡电动汽车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今年第一季度注册量激增33.6%。新加坡目前正大力推广超快充电设施 —— 在五分钟内即可增加200公里续航里程。除了新加坡能源集团属下SP Mobility部署的20个充电点位,我校停车场也率先引入华为超快充电桩。这也是华为与陆路交通管理局子公司于去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后推出的首个项目。面对电动汽车普及所带来的维修技术革新,我院与K-Tech Auto Solution交流,从中掌握电动与混合动力车维修技术的要点,随之推出相关的专科课程,让在职汽车技师不仅提升自身技能,还给予他们就业稳定性与转型的空间。课程首期吸引逾百名学员,奠定我院后续扩展对智能交通领域更深层、更高质量的成人学习项目。

推动成人培训质变,关键在于构建系统性、持续性的三方协作机制:企业明确未来岗位需求,参与共建课程内容;高等学府整合跨领域资源、转化行业趋势为教学内容;导师连接知识与实务,促使技能落地。此机制提升课程实用性、缩短人才适应期,并培育具系统素养与产业适应力的未来型人才。 

成人培训不仅提升就业能力,更是国家转型的战略支撑。随着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先进制造等战略领域加速布局,人才的系统再培训与多次转型将成为常态。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技能培训模式,迈向战略性赋能的新阶段。 

这场转型须要政策上的支持与奖励,也须要行业参与,更须要教育系统的主动变革。唯有形成企业、学府与导师的深度协作,确保导师紧跟行业趋势步伐,强化质量保障,建立动态更新、系统赋能的成人教育生态体系,才能让学习真正转化为国家发展的持续动能。

作者是淡马锡理工学院淡马锡未来技能学院院长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