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阅兵大秀的政治信号

全世界瞩目下,中国历来规模最大的阅兵式星期三(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如期登场。

这场精心安排的大排场政治秀中,北京高调展示了属于中国的“朋友圈”,并揭开解放军新“杀器”的神秘面纱,不加掩饰地向世界宣告,一股能与西方抗衡的力量已经站稳脚跟,而且正在凝聚一股新的向心力。

阅兵开始前,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与夫人彭丽媛在端门外广场逐一迎接参加典礼的外方领导人,随后带领观礼贵宾拾级登上天安门城楼。直播画面中,领导人被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朝鲜金正恩左右簇拥,三人一路谈笑风生,还闲聊到科技发达和人类寿命的问题。

天安门城楼上,普京与金正恩同领导人并肩而站。中俄朝领导人同框的画面时隔半个多世纪再现,成为当天最抢镜的画面,也定格成新的历史。即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它足以唤起人们对冷战的记忆,也惹得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指责三人“密谋反美”。

在这场规模盛大的阅兵前,中国刚召开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同样被镁光灯捕捉到的还有印度总理莫迪拉着领导人和普京合影,以及中印俄三国元首亲密交谈的画面。

北京背靠背举行上合峰会和九三阅兵,宾客名单中,好些不是受到美国的制裁,就是因为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正与华盛顿闹矛盾,有舆论戏称,这是“反美联盟”的外交派对。

这样的形容或许太一刀切,但在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冲击现行国际秩序下,中国获得了新的空间,正将自身塑造成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发展中国家权益的捍卫者,以此凝聚更多区域和全球南方国家。

这不,阅兵当天凌晨,国内抗议浪潮才刚缓解的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临时从国内事务抽身,披星戴月赶到北京,以外国领导人顺位第三的排序,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如果说几天前的上合峰会,是美国与西方影响力减弱的真空下,中国以领导大国的姿态牵头全球治理倡议,那么星期三的大阅兵,则展示了领导者地位背后强劲的硬力量支撑。

从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战略核力量,到超高音速“航母杀手”,再到人工智能驱动的隐形无人机、巨型无人潜航器,北京展示的不只是武器,而是能迅速生产先进多元化武器的强大军工实力。

虽然美国在东亚的传统军事优势仍不容小觑,外界也无法从仪式性的阅兵中,准确评估解放军新装备在实战中的打击能力,但这场大阅兵足以传递出明确的威慑信号:在可能发生冲突的台海,也是被中国视为“红线”、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的台湾问题上,任何力量在介入前都必须三思。

国产装备的加速发展,背后是军工科技力量的支撑,也有中国体制在这方面的优势。北京也在以此宣告,在与美国正面较量的高科技领域,国产替代的步伐预计也会越走越快。

星期三的大阅兵是时隔10年,北京再度高调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力图把传统上以欧美论述为主流的二战叙事拉到亚洲,强调中国是奠定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为寻求衬得上当下中国国力的国际地位提供支撑。

阅兵式上,解放军在接受检阅时喊出新口号: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在国际局势进入剧烈动荡的今天,和平不再理所当然;当丛林法则重新浮现,强权即公理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现实,正义必须维护,但如何定位正义又变得复杂。

一股新的强势力量正在形成,国际政治可能面临新的洗牌,平衡被打破后,和平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大国能否负起与国际地位匹配的责任,超越对抗与博弈,小国又如何在夹缝中生存,都会是新的政治考验。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