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惜薇:问政议事的效果与效率

在上星期天的一场线上论坛中,外科医生陈艺旋忆述,当年她受委为官委议员时,有人劝她要“在熟悉的车道上驾驶”,暗示她在国会发言时,最好只针对所熟悉的医药保健课题提出意见,不要涉及其他课题。

其他参与嘉宾都不同意,他们认为议员有机会在国会问政议事,就应当对本身或居民所关心的议题发表看法和提出疑虑。

此番讨论不禁让人想起已引退,不会在第15届国会中出现的义顺集选区前议员黄国光。他虽活跃于公民社会,却从不仅仅“在熟悉的车道上驾驶”。法案不论大小他都积极参与,就算涉及许多人觉得生涩的课题也不例外。

黄国光背后有个跨行业的智囊团,他一般会征求他们的反馈和意见,再结合个人观察及居民反馈等,提炼出适合在国会中提出的意见,提升问政议事效果。

国会《议事常规》规定,若一道问题已得到完整答复,议员不得再提出同样的问题。但黄国光总有办法从不同角度切入,锲而不舍地争取哺乳室和产假等福利。

这点让再次受委为国会领袖的英兰妮十分认同。英兰妮也是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她在当后座议员时,曾数次以罗拔申码头过于吵杂等实例,要求有关官方限制售卖酒精饮料的时段。

她不久前受访时强调,议员是居民的代议士,如果认为问题未解决且持续困扰居民,他们隔一段时间再次提出问题是合理的。

事实上,重复提问的关键,在于能否探索不同角度或将问题持续置于公众视野 ,以及是否掌握新数据或资料,以推动问题的解决。

如果说议员提问或提意见前要做好功课,才能确保问政议事效果,要求议员不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就是提升国会效率的一个方法。

今年3月,第14届国会在拨款委员会辩论人力部开支预算时,时任非选区议员梁文辉无视人力部长陈诗龙医生反复说明相关政策的设计,仍重提自己的论点,令陈诗龙不得不换个方式回应。他当时引用香港电影《江湖》中刘德华的经典台词,对梁文辉说:“讲,你又唔听;听,你又唔明;明,你又唔做;做,你又做错;错,你又唔认;认,你又唔改;改,你又唔服;咁你要点呀?”

这段粤语台词引发代议士哄堂大笑,也同时提醒他们国会重视效率的原则。

此外,议员发言时若重复另一名议员已充分阐述且获得完整回应的观点,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刷存在感,大大削弱提问或发言应当取得的效果。

提升议事效果与效率,是朝野双方的共同责任,不仅提问者要言简意赅,回答问题的政务官同样应当惜字如金。尤其是在回答口头询问时,有些部长长篇大论,与此环节“快问快答”的初衷相悖。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议员相信会为了提升问政议事的效果与效率,利用AI工具辅助资料收集、数据分析乃至讲稿初稿撰写等等。希望国会不久后能够发布明确的指导原则,以确保国会辩论的诚信与素质。

AI只是辅助工具,议员的独立思考、判断和事实核查不可或缺。议员也应当在适当情况下披露AI的使用,维护公众对国会程序的信任。

第15届国会前天已开幕,迎来97名当选议员和两名非选区议员,人数之多前所未有,这为高效管理问政议事时间和优化质量带来更多挑战。唯有持续提升运作水平和公信力,国会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作者是《联合早报》政治新闻主任)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