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两个旧金山体制与中日历史问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然而,8月15日的日本战败日,日本一部分右翼政客参拜靖国神社,近期又有报道指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二战结束已经80年,为什么历史问题仍然是严重困扰中日关系和东亚国际关系的羁绊。毫无疑问,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的右翼保守势力否认侵略历史是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从国际关系角度来说,笔者认为,日本的历史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也体现了战后两种不同国际秩序的历史认知,即“1945年旧金山体制”与“1951年旧金山体制”之间历史认知的斗争。

1945年4至6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举行,50个国家参加会议。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个“1945年旧金山体制”是以《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国际文件为基础,奠定了以国际法基础和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

无独有偶,六年后同样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1951年9月8日上午,美国主导的“对日和平条约”(《旧金山和约》)签字仪式举行,日本与48个国家签署和约。然而,对日主要作战国并且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最深的国家却不在其中,中国没有被邀请,朝鲜没有参与,苏联拒绝签字。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国家在华盛顿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中第二条明确写入,本宣言签署国家政府誓约不与敌国单独休战或者议和。因此,签订这样片面议和的条约,是直接违反国际承诺的。1951年9月8日下午,美国和日本又在旧金山签署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以美日安保条约为模板,美国在东亚建立了美菲、美澳新(新西兰)、韩国、台湾的蒋介石政权等双边军事同盟关系。这个“1951年旧金山体制”由《旧金山和约》《美日安保条约》以及美国在东亚建立的一系列双边军事同盟条约构成。

作为冷战产物,这个体制不仅让美国获得在日本、韩国等国的大量军事基地和驻军权,更是在历史认知和战后东亚国际秩序认知上,引发了长远负面的影响。

中日之间围绕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日韩之间围绕慰安妇、强制劳工的历史问题,始终是影响双边关系和地区和解的重要障碍。追根溯源,这些外交问题的历史和认知,根源同样是“1951年旧金山体制”。《旧金山和约》没有对战争罪犯严厉追责,相反,客观上为日本的战争罪犯的迅速释放和减刑提供了便利。作为大战结束后的和平条约,本应对战争的原因和性质进行认定,这也是建立战后地区国际秩序和基本框架的基础。

然而,《旧金山和约》条文中,完全没有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的责任认定的条款。仅有第11条涉及到远东军事法庭(东京审判)等战犯审判,写道“日本接受远东军事法庭以及在日本内外其他的联合国家战争罪行法庭做出的判决,将执行被判决的日本人的刑期”。更让人吃惊的是,该条款规定可以对这些战犯进行宽大处理(尽管附加了需要日本提出建议并获得做出判决刑期的国家的同意)。

1952年4月,《旧金山和约》生效后,日本接管了这些原来由美国管理的在押战犯。日本在国内法解释上,将国际法意义上的战犯定位为由于战争而产生的牺牲者,大批在押战犯被释放,即使已被执行死刑的甲级战犯家属,也获得国家补偿。这导致日本自身对于战争责任问题没有进行深刻反思,1978年靖国神社合祭甲级战犯。中日和日韩之间因为靖国神社而发生周期性的外交冲突,究其认知根源,是对具有国际法效力的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挑战。《旧金山和约》相关条文中,将对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定义为1941年12月7日到1945年9月2日止,这意味着1941年12月7日之前的中华民族全民族独力抗战的历史被完全抹杀。

纪念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不是为了延续历史仇恨,而是为了恢复历史正义(historical justice)。历史问题本质上是因为“1951年旧金山体制”引发的错误历史认知,扭曲了历史正义的结果。

80年后的今天,牢记历史,面向未来,就是要和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一道回到代表历史正义的、以联合国核心和国际法为基础的“1945年旧金山体制”。

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