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美国后,虽然住家邻近纽约这座消费之都,但实在抽不出时间去第五大道之类的购物胜地“压马路”逛街。不过,笔者最近还是找到新的逛街方式,那便是留意身边的家产甩卖(Estate Sale)。更妙的是,这不仅能满足购物欲,还能喂养身为新闻工作者的好奇心。
相信读者都听说过车库甩卖(Garage Sale),也就是将家中不用的物品堆在车库,供人挑选。家产甩卖规模要大得多,经常是大门敞开,家中所有物品,小至螺丝、碗碟,大至家具、汽车,全都贴上价格标签,任君挑选。价格相比于新品,常常只是零头。
传统上,家产甩卖其实就是遗产甩卖。老人去世后,子女早就各自成家,须要将老人房产出售分遗产。出售前,子女会各自挑选些物品留作纪念,其他就委托专门公司帮忙变现。
也有些家产甩卖是老人在世时出售旧宅,换去小屋子或养老院居住,出售多余物品。当然还有壮年屋主因各种原因须要甩卖家产的。不论如何,那就像走进一座个人档案馆,原主人的地位、爱好、品味都会在这些物品中悄然展现。
我曾走入一位娱乐业巨头的家产甩卖。豪宅里出售的物品令人目不暇给:经典电影的独家剧照和海报、用子弹制成的装饰品、一张保存完好的狼皮。更引我好奇的是,还有数量惊人的各式手杖,大多做工精美,有些是以羚羊角或是鹿角作为手柄。显然,屋主生前是个狩猎高手,那狼皮、羚羊角与鹿角,很可能是亲手猎获的战利品。
还有一户户普通人家的家产甩卖。记得有一间物品大多普通,却有许多古董洋娃娃。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说,这些洋娃娃一个个眼神空洞,穿着繁复的裙装,多少透着几分诡异,但我很好奇主人是从何时开始收集的。她是将儿时玩具一直珍藏至去世?还是成年后才有了收集爱好?这些娃娃究竟承载着怎样的记忆?
还有一间屋子,车库中摆着两辆已经20多年车龄,里程数不少,但擦得锃亮的哈雷电单车,还有众多没来得及装在车上的配件,以及骑行皮夹克。这间屋子的甩卖是自家人在卖,和卖家交谈,得知这些是她父亲的遗物。老人退休后最大爱好便是骑电单车周游全国。
我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购买家具。初来乍到,时常搬家在所难免,家产甩卖中的家具便宜,而且质量有保障。之后买了一些装饰品,比如花瓶、台灯还有挂画。虽然我不懂艺术品行情,但家产甩卖中的画经常比全新画框还要便宜。
再然后是黑胶唱片,旧版唱片难觅踪迹,但在家产甩卖中总能找到些经典唱片,而且历经几十年保存,品相常比二手店中的更好。到了最近,似乎购物欲已经不再,更多只是进去看看屋子和收藏,去猜想他或她的人生而已。
有时会想:当我离世之后,孩子们是否也会开一场甩卖?我有好些颇为珍视的相机和镜头,不知会不会被贴上价格标签,等待有缘人接手?我希望那些早已成为古董的镜头,依然能有人用来记录世界。也好奇,是否有人会像我今天一样,去猜测、品味我的人生。
(作者是旅美体育专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