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几年的枯水期,如果各级政府积极作为,这次的洪灾还会这么严重吗?
中国南方大洪水这样的灾害,政府及媒体都习惯于用50年一遇、百年一遇来形容,潜台词是:这是纯粹的天灾,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6月中以来,南方多省出现强降雨,多地降雨量超300毫米,入梅带来的强降雨,在苏皖中部到广西北部形成一条显著的强降雨带。湖南张家界市、常德市石门县、湖北鹤峰县、五峰县、黄冈市、河南方城县、安徽岳西县、广西柳州市、贵州毕节市织金县桂果镇等地,均出现超过300毫米的超强降水。
从累计强度来看,广州、武汉、上海、杭州、南京、长沙、合肥等地的6月以来降雨总量,显著超出往年同期均值,其中广州超出近279毫米、武汉超出228毫米、上海超出215毫米,多省超历史总量均值,降水强度偏强。
但真的只是天灾吗?我的看法是否定的!事实也是如此。尽管此次暴雨影响范围广泛,但全国各省6月以来的单日降雨量,均未突破历年同期极值,尚未出现气象意义上的极端事件。
真正原因何在?我于2011年5月就当时鄱阳湖枯水而发的感慨:“在中国,无论是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普遍都缺乏一种主动解决问题的智慧,都习惯于被动的去应对麻烦。譬如当前长江流域大旱,长江及其流域内的湖泊普遍出现枯水现象,这本是个最佳的疏浚清淤的好时机,但无论普通民众或是政府官员都无动于衷,等到下次洪涝了河道淤塞酿成大灾,或又怨天尤人了。”
设想一下,在过去几年的枯水期,如果各级政府积极作为,将河道与湖泊予以疏浚清淤,加深扩宽河道与湖泊,这次的洪灾还会这么严重吗?
我这一贴文发出后,网民评论这绝不是问题的根源。个人认为,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政绩评价和考核制度有问题。有个段子很能够说明这种情况:“一对战友转业到某区,分别担任辖区内两镇派出所所长。A镇所长强调防患于未然,工作细致入微,将所有隐患都掐死于苗头。B镇所长则恰好相反,平时对工作懒懒散散,对各种问题视而不见。”
不同的治理方法,导致的结果是,A镇治安情况非常之好,B镇治安情况每况愈下。没有多久,区里搞严打,A镇毫无战果,B镇却成绩斐然。几个月后,B镇所长升任为区公安分局副局长,A镇所长仍然在原职。
这于文化上就古已有之。《鹖冠子·世贤》曾记载战国时期魏文侯与名医扁鹊的一段对话。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扁鹊答说:“大哥医术最高,二哥次之,自己最差。”魏文王好奇道:“何出此言?”扁鹊答:“大哥治病,常常通过望闻问切,诊断隐患,善于在病害形成之前就能事先铲除病因。可一般人并不知道他的高明,所以大哥声名不显,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二哥治病,往往治于病情起初之时,一般人就以为他只能看看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用针刺、用猛药,救人于危重之时,所以大家都以为我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传遍天下。”
或许,就河道的治理,大概也是遵循这一机制吧。也正是因此,这次中国南方洪灾,可以说是直抵政绩评价与考核的痛点。
作者是中国经济学者、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