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唯有巩固财政弹性、增强内需韧性,才能确保经济平稳过渡。
最新的初步预估显示,新加坡经济在第二季度避开技术性衰退,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3%,不仅高于市场预期,也较第一季经上修后的4.1%进一步加快。按季调整后,经济环比增长1.4%,一扫首季萎缩0.5%的阴霾,让人不禁质疑此前对经济衰退的种种忧虑,是否过于悲观。
其实本轮出乎意料的强劲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企业提前出货、赶在美国新一轮关税生效前抢占市场,带动制造业与区域贸易活动升温。这种透支式增长料难以持续,我们绝不能因单一季度数据改善而掉以轻心。
6月的标普全球(S&P Global)新加坡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企业的采购活动五个月来首次回落,显示需求已现疲态。贸工部在发布预估数据时提醒,下半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与下行风险依然显著,特别是美国贸易政策尚未明朗。
制造业、运输与仓储等对外贸高度依赖的行业,下半年恐将逐步失去动能。相较于区域其他市场面临的逾20%关税,新加坡目前面对的10%税率明显较低,但这一优势随时可能改变,一旦政策转向,风险难以防范。归根究柢,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其实就是把经贸规则当作政治博弈工具,迫使他国在经济利益与战略立场之间选边站队。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新加坡就算能灵活应对、巧妙游走,长期能否维持优势,并非自身所能决定,还要看外部局势如何演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个周末宣布,若未能谈妥更有利的条件,将自8月1日起对欧盟与墨西哥征收30%关税。美国整体有效关税率已升至大萧条以来最高,若主要贸易伙伴展开反制,全球贸易成本将进一步上升。更令人忧虑的是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正持续拉高全球经贸风险溢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明将密切关注美国最新关税政策走向,并计划在本月底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更新全球增长预测。这个时间点恰好落在8月1日新一轮贸易谈判大限之前,格外令人关注。IMF早在4月已警告,世界正进入一个规则动荡的新时期,在新规则形成之前,认知不确定性和政策难以预料,将导致全球增长显著放缓。
尽管前景风险还在,新加坡经济仍有若干支撑力道。大型项目如樟宜第五搭客大厦和滨海湾金沙扩建工程先后动工,下来的地铁扩建、私宅与组屋建设等工程,料能在近期内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无论如何,政府不会对新加坡面临的经济威胁袖手旁观。由劳资政三方代表组成的新加坡经济韧性小组上周宣布,政府将于10月推出企业应变计划,协助受关税冲击的企业转型、重组供应链及开拓海外市场,每家公司最高可获10万元支持。政府下来预计也会通过财政支持,协助因贸易战受冲击的求职者。人力部的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就业人数增幅远低于去年第四季的7700人,仅为2400人,居民失业率和长期失业率也增加。此外,标普全球6月的调查也发现,企业员工人数连续第七个月减少,人员离职后并未补上空缺,且兼职岗位也在减少。
美国对新加坡享有28亿美元贸易盈余,对新加坡产品征税并不合理,但“理”从不是特朗普政策的准则。他的逻辑就是“我说了算”。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本月将出访美国,希望他此行能为新加坡药品与半导体出口争取更优惠的关税待遇,在理清美国政策走向,让本地企业有所准备的同时,也促成两国在经贸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强化双边互利关系。
虽然美国最终或为关税战付出代价,但没人愿见全球经济走向双输。毕竟,全球经济至今仍以美国为龙头。美国最终若真能凭此“再度伟大”,带动世界重塑新秩序,也未必不是好事;最怕是多方俱伤,全球陷入混乱与衰退。新加坡唯有巩固财政弹性、增强内需韧性,才能确保经济平稳过渡,而发展战略产业如先进制造与数码金融等,则是抵御长期外部压力的重要支撑;经济韧性小组负责规划长期发展战略的第三工作小组,将在适当时机说明最新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