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政麟:不懂礼貌的无人自驾车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暴露出种种尴尬:这些冷冰冰机器似乎完全不懂“礼貌”,甚至时常扰乱人类正常生活秩序。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突飞猛进,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简称自驾车,也称无人车)正逐步驶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近来,美国各大城市陆续出现由Waymo、特斯拉等公司运营的Robotaxi车队。这些没有司机的德士车队,原本被视为未来出行的重要革命,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交通事故,也让许多人憧憬不用再自己握方向盘的便利生活。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暴露出种种尴尬:这些冷冰冰的机器似乎完全不懂“礼貌”,甚至时常扰乱人类的正常生活秩序。

今年6月,特斯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街头正式推出首批Robotaxi付费服务,老板马斯克高调宣称这是“10年努力的巅峰”。然而,这场期盼已久的Robotaxi首秀,却未如愿为特斯拉带来掌声,反而因为一连串的交通乱象,成了许多媒体的头条。

在运营的第一天,Robotaxi就接连发生逆向行驶、无故紧急刹车、超速、跨越双黄线等违规行为。有些视频显示,车子在标示明确的左转道上突然直行冲入对向车道,方向盘还诡异地左右摆动,让人心惊胆跳。虽然当下没有酿成事故,但对公众而言,这种连最基本交通规则都没能遵守的行为,已足够引发对安全的深刻质疑。

更令人费解的是,还有车子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突然急刹,导致乘客措手不及,随身物品散落一地。也有车子在应要求路边停车时,直接停在路中间,最后还得靠特斯拉的远程客服介入才能解围。一名体验者更拍下Robotaxi在限速30英里(约48公里)的道路上开到35英里,这虽看似只是轻微超速,却也反映出对交通规则的随意态度。

这些乱象迅速引起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注意。NHTSA证实,已跟特斯拉就这些异常行为展开联系并要求进一步说明,显示联邦监管官方对Robotaxi安全议题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无人车“不懂礼貌”的问题,并不仅仅出现在特斯拉。Waymo的无人车队在加州早就引发不少民怨。Waymo目前是美国无人车市场的龙头,在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等地已大规模部署,完成超过1000万次付费载客服务。但大量上路的无人车带来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在洛杉矶,居民在夜晚经常被Waymo无人车的刺眼车灯和莫名其妙的喇叭声吵得无法安眠。有居民抱怨,这些无人车深夜自顾自地闪灯、鸣笛,仿佛缺乏最基本的夜间行车礼仪。更糟糕的是,它们有时还会停在狭小的巷弄中卡住交通。由于加州法令的空白,警方即使发现违规停放的无人车,也只能给它们开单,根本无法像对人类司机那样直接开交通罚单或扣分。

苦不堪言的居民甚至组成临时“人机自救会”,拿胶带封住无人车闪个不停的车灯,还打算用激光来干扰下一辆。他们把这场抗议戏称为“人机大战”。洛杉矶一个居民坦言:“我们从不干扰人类驾驶,只针对这些机器。”当记者问他们是否有机会在市政听证会上表达意见时,居民无奈地说,Waymo有豁免权,不必举行市政会议。这种缺乏公众参与的技术推进模式,让居民备感失落。

无人车除了对社区造成困扰,对乘客有时也是麻烦不断。比如有人就被困在一辆不停绕圈圈的Waymo车上,差点误了要乘搭的飞机。另有司机回忆,Waymo曾直接转进他们的车道,搞错应走的路线,险些发生碰撞。尽管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因全自动驾驶(第4级)造成的交通死亡人数远低于人类驾驶与辅助驾驶系统,但这些亲身经历仍然让人对无人车是否真正可靠充满疑问。

再回到特斯拉。与Waymo不同,特斯拉仍主要依赖纯视觉(camera only)+人工智能(AI)方案,而非Waymo使用的光探测和激光雷达(LiDAR)与高精地图。马斯克坚持“人类只有两只眼睛就能开车”,认为摄像头足够处理所有路况。但在奥斯汀,Robotaxi就在强烈日照下出现多次“幽灵刹车”,再次引发对这种纯视觉路线在复杂光影环境下稳定性的质疑。

可以说,无论是Waymo还是特斯拉,现阶段的无人车都还显得“不太懂礼貌”,缺乏对人类社群的细腻适应。它们不像有经验的司机那样,体贴地在夜间避免闪灯、深夜轻按喇叭,也难以处理一些须要“社交默契”的路况,比如如何在拥挤的小巷中彼此礼让。

科技在进步,未来无人车势必更聪明、更体贴。但在此之前,我们显然还须要更多测试、更完善的法规以及更广泛的公众讨论,来确保这些不懂礼貌的无人车能够真正成为友善的道路伙伴,而不是人类社区的麻烦制造者。毕竟,如果科技发展是以牺牲人类的幸福与安宁为代价,还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是清华大学的马来西亚研究生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