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奕婷:养儿不便宜 别让它更昂贵

我还记得几年前怀孕时每个月去做产检,妇产科诊所不大的等候区,总有一名脐带血库公司康盛(Cordlife)的代表,逐一与等候看诊的孕妇闲聊,尝试兜售存储婴儿脐带血服务。当时我想,这个营销手法还挺厉害的,有别于在大型母婴用品展卖会办路演销售,准妈妈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未必停下来听销售员讲解,但在诊所等候的孕妇都是走不开的“受困观众”,再加上这个情景每月都得重复一次,不少人相信也就渐渐被说动了。

如今看到康盛继2023年出现疏漏被令停业后,上个月才刚恢复营运半年,又因为相同问题面对吊销执照一年的处分,许多早前在类似硬推销手法下被说服的家长,肯定感到很受骗。

一名52岁的自雇人士卓万利将女儿的脐带血储存在康盛血库17年,最近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就感叹:“如今我感到无奈又气愤。无奈的是已储存这么久,无从核查脐带血保存得如何;气愤的是,这些年的费用白缴了。”

除了康盛,本地还有另外两家私人脐带血库,运作模式相似,都是要求父母付千多两千元,作为采集新生儿脐带血的费用,然后再每年付数百元的存储费,保障日后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严重健康状况时,可以提取所保存的脐带血医治。新加坡早在2005年设立捐赠性质、无须付费的新加坡公共脐带血库,但相比起私人脐带血库,它的宣传就少得多。

根据《联合早报》2019年刊登的报道,当时的新加坡公共脐带血库里有1万4000多个脐带血单位。反观康盛,2013年已在本地有近2万5000个脐带血单位,占本地市场最大份额。免费的公家选项对比总费用要5000元到上万元的私企,这笔花费对家长究竟有没有必要?公共脐带血库可造福更多人,也为准父母省下一笔开销,是否可以加强宣导,提高民众意识?

我们都知道育儿不便宜,许多有关生育与否的调查,往往会反映育儿开销是夫妻的首要考量和阻力。金钱支出是个客观现实,但身为家长,须要自省主观的育儿观念。很多时候,来到孩子的医疗问题,家长会基于“万一”的心态,愿意花钱买个保障,比如选择覆盖私人和公立医疗服务的最昂贵医疗保险,即便当孩子真的需要医护照料时,可能去的是公立医院;还有在私人血库存储脐带血,尽管不少研究显示,会用到自己脐带血的概率微乎其微。

诚然,养育孩子很多时候是感性超越理性的,扪心自问:如果完全理智,就不会明知婴儿长得很快,衣服每几个月就穿不下,却还花钱买各类可爱的新衣裳;明知婴儿什么都不懂也不会有记忆,还给他办铺张甚至奢华的满月派对、百日庆祝、一岁生日会;明明不确定名牌配方奶粉是不是真的对婴儿成长特别有益、一些号称开发脑力的增益课程是否有效,依然趋之若鹜。

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是人之常情,但最贵的一定是最好的吗?这点恐怕须要父母们理智思考。我们一方面嚷着生养孩子昂贵,但如果又在不断做些无谓的花费,又怎么能让育儿不贵呢?

政府纵然可以发放更多婴儿奖励、育儿补贴、托儿所津贴等,但身为父母,若不检讨在孩子身上的花钱法,再多的金钱助力恐怕也不可能足够。事实上,当现今社会充斥着各种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琳琅满目的用品与服务时,培养正确的消费和理财心态,更是父母的必修课。精明地考虑机会成本,如不花几千元办个主题派对,意味着同一笔钱日后可以用在对孩子更有意义的方面,比如付托儿所学费或上额外的兴趣班;怎么接受孩子穿的、用的、玩的,不一定得样样全新,而是适度地使用二手货,特别是当玩具和书本往往只是过渡性地陪伴孩子某个成长阶段;许多幼儿园总喜欢根据特别节日,要求孩子做特定打扮,但这意味着相关服饰可能只穿一次。

如此“功利”的想法和考量,难免会让家长自觉既吝啬又寒酸,甚至感觉自己不够爱孩子,但偏偏就是要精打细算,才能确保辛苦赚来的钱都能花在刀口上,因为取舍就是一个零和游戏,花了一元在A,自然就少了一元在B、C或D;而且将一元用在眼前需求,也必然少了可投放在长远的一元。

育儿专家常说,孩子要的并不多,说到底,育儿最大的开销,不一定来自必要的花费,更多的是源于家长各种求好心切、不落人后的追求。或许,当家长都能放下这份执着时,松绑的不只是腰带,也是对孩子的要求。

(作者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