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新加坡在网上很红;而且,似乎世界越乱,“新加坡”三个字就越红。其实,新加坡一直都很红。今年我们迎来建国60年,国内热热闹闹好多个月,在国际媒体上,从网红、博主到各路名嘴都在争说新加坡。
许多数据提醒我们,新加坡国家虽小,影响力却不可小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5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达5617亿美元(约7266亿新元),占东南亚总GDP的13%,而新加坡人口占东南亚人口还不足1%。
在东南亚GDP排名榜上,新加坡仅在印度尼西亚(1万4926亿美元)之后,居第二,但印尼人口2亿8000万,是全球第四人口大国。
若论人均GDP,2024年,新加坡高达9万美元,比排第二的石油富国文莱还高出三倍,让其他东南亚国家瞠乎其后,望尘莫及。
上个月,在彭博社发表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展望”调查中,新加坡获得62%区域投资者的净投资信心,居亚太区之冠。新加坡凭的是政治稳定、健全法律和实际减税的优势。
新加坡不同阶段的发展都被视为奇迹,不同的危机也都成了新的发展动力。
东西方研究新加坡成功“神话”的论文、评论、著作不胜枚举。其中,台湾人怎么看新加坡,一直是我所关注的。一来是台湾媒体业发达,百鸟争鸣;二来,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台湾民族企业,曾是新加坡学习的榜样。
最近,一本新书《小国大智慧的故事:新加坡六十年》面世,作者从一个台湾人的角度审视新加坡各个领域的发展。作者在书的序言中说,这本书“便是想回应一个核心问题:新加坡如何在建国初期处于劣势条件与面临严峻挑战下,转型为全球领先的现代化国家?”文中说:“新加坡的成功并不仅止于经济与效率,更深层的基础在于社会的稳定、族群的和谐与国民的凝聚力。”
作者童振源博士为国际问题学者,现为台北驻新加坡代表。这本书从一个高角度纵观新加坡各个领域的发展,资料翔实,论述言简意赅,从经济、社会、教育、外交、国防、科技、人才政策、文官制度等等,突出方方面面的新加坡特色,没有把西方的老一套政治理论和价值观套在我们的身上来加以检视,有不少一语中的的评语,往往也是“久处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的我们所忽略的。
作者像是一个在本地生活多年的“老坡客“,对这里的生活观察入微。
譬如他从三项交通措施中看到新加坡治理的人性化一面。便利与安全是每个人每天最期待的生活体验,故此,新加坡不能自满,还必须从细节上不断追求完善。
童书对新加坡的各种政策和措施饱含敬意,其中一章提到,新加坡政府在2020年设立数码办公室,帮助老人和摊贩跟上数码时代,利用数码科技带来的便利。
从鼓励摊贩使用电子支付到各项政府服务的数码化,新加坡电子政府方面的进展可说是日新月异。
在缩小社会的数码鸿沟方面,新加坡又跨一大步。在美国进行工作访问的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9月29日以视讯方式接受新加坡媒体访问,透露新加坡将隆重推出新加坡数码门户(Singapore Digital Gateway)。这个数码雄心,着眼的不只是“我们”而已。
数码门户出自两点考量:一是在全球数码化转型中,缩小社会内部与各国之间的数码鸿沟(digital divide),让数码的未来更具包容性;二是新加坡在数码领域的发展经验广受认可,很多国际伙伴希望学习新加坡经验,因此政府希望打造一个容易使用的集中化平台,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分享经验。
新加坡的数码化政府发展雄心已进一步包含外交上的含义,数码门户目前有两个主要板块,涵盖新加坡在人工智能(AI)和数码治理(digital governance)领域的治理框架、工具包、开源方案,以及数码转型蓝图等实用资源,可供各国政府、企业与个人查阅参考。
新加坡的数码雄心不在于“独善其身“,而是让别人感受到新加坡的繁荣进步所带来的好处。
此外,最近一期《亚洲周刊》刊登台湾资深媒体人,曾经派驻新加坡和北京的《中国时报》记者徐宗懋的一篇短评,以及一组新加坡历史图片,题为《亚洲耀眼的成功故事——新加坡独立60周年》,以精简扼要的文字,概述新加坡从殖民地时代走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说新加坡的影响力“不仅在经济实力,也在于建设典范”。新加坡的成就一直被当成“奇迹”,显示新加坡进步神速的基本和内在因素,还有待国内外有识之士深入探索解密。
然而,就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国家发展越成功,年轻一代结婚与生儿育女的意愿就越低。新加坡未来如果能扭转生育不振的趋势,那才是真正的奇迹,料世人也必将另有一番惊叹。 年轻人,加把劲吧!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