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中美贸易谈判不止于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若能在本月底会面,峰会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中外学者看法不一,但都认为中美贸易谈判不止于关税,两国应通过建立对话机制继续保持沟通。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兼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星期五(10月10日)在《联合早报》主办的新中论坛上研判:“只要中美元首会晤,就会有实质性的成果。”

不过,北京时间星期五晚间,特朗普突然在社媒发文说,现在似乎没有理由按计划于两周后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期间与领导人会面,并称美国正在考虑大幅提高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

吴心伯星期五上午出席新中论坛时解读,中国的方案已经交给美国。“现在球在美国这一边,如果特朗普总统真的希望跟中国达成一个‘大而美的协议’(big and beautiful agreement),他必须要做出一个决定。” 

至于中美谈判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吴心伯研判,首要的还是关税,因为中美关税从4月开始就处在“冻结”状态,两国元首见面后再暂缓执行90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很可能要对关税做出一个决定。

他也认为,除了美国关切的飞机和农产品采购,以及中国要求美国松绑对中企投资限制以外,双方最重要的是尽快重启在外交、安全、人文等各领域的对话交流机制。

这场主题讨论的课题是“失序世界中找寻共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席睿德(Alfred Schipke)教授和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教授也同场发言,主持人是《联合早报》中国新闻主任杨丹旭。

对于中美多大程度上已达成共识,朱锋不太乐观。他认为,华盛顿不会轻易降低对华加征关税税率,中美谈判的核心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关税,而是如何达成一揽子协议,这将考验双方的政治决心,以及对未来各自经贸政策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席睿德则指出,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正受到更多制约,双方都意识到彼此拥有一些战略优势。

但他也认为,贸易只是中美关系的一部分,“特习会”可能会有一些初步协议,但不会达成全面协议;不过,中美元首见面的机会越多,双方建立互信的可能性就越大。 

至于台湾问题在中美谈判中的角色,吴心伯说:“这就看特朗普的胃口有多大,如果你真想跟中国有一个‘大而美的协议’,台湾问题你是绕不过的。”

席睿德认为,台湾问题对北京而言“比特朗普更重要(trumps Trump)”,它可能是讨论的一部分,但不会成为谈判筹码,因为双方都清楚里面的政治复杂性,外界可以预期的是,双方可能会暂时搁置这个议题。

朱锋则指出,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战略竞争最重要的结构性冲突点之一,特朗普不会轻易向中国承诺放弃台湾这个筹码,但“双方相互靠拢,哪怕做一点口头上的、新的表达调整,这个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有出席论坛者尖锐提问,中美关系出现问题,如果99%归咎美国,也有1%是中国的问题,这1%是什么?

朱锋坦率回答道,中国要反思的东西有很多。他指美国的民粹主义和中国自媒体情绪化的民族主义,是如今中美关系“我最担心的地方”。

朱锋解释,一些自媒体动辄“喊打喊杀”或认定中国两三年内将超越美国,但美国依然保持对华战略竞争能力优势,中国人应有清楚认知。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