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网站10月5日刊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谈判团队前顾问戴安娜·布图题为《一颗所谓的“灵丹妙药”让以色列的暴力遁形,我们不能吞下它》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两年来,全世界眼睁睁看着以色列有计划地摧毁加沙地带,致使数以万计的巴勒斯坦人丧生,另有无数人伤残。
西方政府对以色列种种行径的反应从一开始的摇旗呐喊和无条件支持,到后来的关切声明和束手无策,再到最近的偶尔错愕和空洞威胁,号称以色列的持续袭击可能在某个不确定的时间导致对其进行武器禁运或贸易关系受损。过去几个月来,有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声明竟然也广受赞誉。这实在是莫大讽刺:就在一个国家及其人民被无情抹去之时,它们不冷不热地承认了这个国家。
夸夸其谈不担后果
我撰写本文之际,人们对唐纳德·特朗普结束战争的计划议论纷纷,对于人质交换囚犯的希望则不断增加。虽然停止轰炸、双方释放被扣人员以及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或许能给这个无法忍受的黯淡场景带来些许慰藉,但将该计划视为巴勒斯坦的历史性突破就错了。特朗普的设想不过是美以双方在未征求巴勒斯坦人意见的情况下炮制出的又一产物,让以色列永远掌控加沙的未来。
世人从未倾听过巴勒斯坦人的声音,也从未认真对待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生存构成的威胁,尽管出现了更多流于表面的忧虑情绪,但情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恰恰相反,四分之三个世纪以来,巴勒斯坦人一直忍受着对我们的说教,即以色列的“安全关切”比我们的权利和生命更重要。结果,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两种无处不在的暴力之下:一个是以色列直接施加于我们躯体、土地和社会的暴力,一个是西方的暴力,只有当我们被消灭时,才会促使世界注意到我们,勉强看到我们作为人的存在。
25年来,我近距离观察西方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得出了这一结论。尽管加沙经历了两年的大屠杀,尽管世人已经洞悉以色列的真实意图,但就在我撰写本文时,这种模式仍在重演。几十年来,西方的一贯做法就是夸夸其谈却不承担后果。代价是极其惨重的。
2000年9月底,我以律师身份加入巴勒斯坦谈判团队,参与和以色列的谈判。当时正是所谓和平进程的高潮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和平谈判赢得全球一片赞誉。但最终的情况是人们不再呼吁结束以色列的军事占领,取而代之的是要求实现“两国方案”,回避巴勒斯坦人的自决与自由。“和平进程”成了一颗灵丹妙药,让西方对占领视而不见,掩盖其不断恶化、无处不在并且越来越走向暴力的本质。巴勒斯坦如今沦为需要做出让步的“谈判”的对象。
谈判自始存在缺陷
吞下这颗“灵丹妙药”后,以色列利用“和平进程”的掩护,建造并扩大定居点,因为他们确信这些既成事实会在谈判桌上增强自己的地位。随着定居点而来的是定居者、检查站以及不断扩张的军事体系。巴勒斯坦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变幻莫测的迷宫之中,约旦河西岸如今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岛,一些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理,但整体大局仍在以色列掌控中。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开始近距离观察国际外交与谈判的运作。需要明确的是,谈判进程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这并非两个平等主权国家就边界或两国未来关系进行的谈判。相反,这是以色列这个掌控着巴勒斯坦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国家与被它无情控制的巴勒斯坦人民之间的谈判。这不仅是权力不对称的问题,而是完全控制的问题。
常常有人要我讲述谈判中发生的事,以说明核心的结构性缺陷。这样的事不胜枚举。更大的侮辱来自那些向我们承诺这一进程将带来自由的人,他们选择将以色列的“安全担忧”和“国内限制”置于优先地位,无视维持以色列所建立的霸权体系所需的日益严苛的政权给我们带来的沉重压迫。
“灵丹妙药”并不存在
但对于巴勒斯坦人而言,从来没有什么灵丹妙药。
西方仍在琢磨各种方案,比如目前的这个方案,让以色列对加沙的未来拥有最终决定权。怎么能让一个正在实施种族灭绝的国家在它实施种族灭绝的对象的未来问题上拥有话语权呢?
在最新的计划中,完全无法保证援助能进入加沙,无法保证以色列会交出控制权,无法保证以色列会撤军,也无法保证加沙会得到重建。我不禁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心想如果当初能真正有力地尝试结束以色列的军事统治,情况会怎样呢?如果国际社会没有视而不见,而是对以色列实施制裁,又会怎样?如果各国不是无休止地重复他们相信“两国方案”,而是切实采取实际行动来实现“两国方案”,又会怎样?
一些国家高调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却依然不采取任何行动确保巴勒斯坦实现自由与繁荣。它们甚至无法保障巴勒斯坦人的基本生命安全。(编译/涂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