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官方启动新一轮“清朗”行动后,一些近年来深受追捧的网络红人接二连三“中招”了,有的账号被暂时禁言、禁关注,有的一夜间被全网清空。
当中受瞩目的有以“寒门指路人”形象爆红的升学规划师张雪峰、从游戏主播转型旅游博主的蓝战非,以及发明网络热梗“安卓人”“苹果人”的视频博主户晨风。
先说说张雪峰。这名研究生辅导老师凭借犀利幽默的言词聊高等教育,走入大众视野。这几年,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张雪峰顺势而上,通过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建议,成为网红教育博主。
关于他的争议存在已久,张雪峰也三番四次成为网络论战焦点。就在上个月中国九三阅兵当天,张雪峰在组织员工观看阅兵后扬言,要是中国大陆攻打台湾,公司立马捐上1亿元。
说的虽是敏感的台湾问题,但这番话在中国大陆倒是政治正确,似乎没有破绽可言。“攻台”言论让张雪峰收割了新一波流量,就连平日不太关心教育的人,也都开始关注他。只是这张爱国“支票”没有给他买来保险,没多久他就被封禁了。
有人猜测,张雪峰可能错在输出了错误的价值观。这些年来,他宣扬的是当前经济就业环境下普通人最需要的实用主义,充满功利性,可对于没有背景资源的家庭而言,这些前程规划建议,就是现实困境下最实在的生存智慧和解困路径。
但频频抛出“新闻无用论”“文科服务业”等言论的张雪峰,也被指利用社会焦虑制造争议,博取眼球和流量的背后,是越做越大的商业版图。有人因此推测,张雪峰是官方眼里贩卖焦虑、荼毒青年的典型,所以这回就被“清朗”了。
同样倒在输出错误价值观的相信还有蓝战非。这名长相憨厚的博主因为打游戏出了名,后来转做旅游博主。
蓝战非时不时在网上张扬地炫富,标榜单身生活如何自由自在,一年赚“九位数都小看我”。贫富差距的问题本就敏感,明晃晃炫富自然招来仇恨,特别是经济形势严峻的当下,舆论一被激怒,蓝战非难逃官方的铁锤。
如果说张雪峰和蓝战非目前只是暂时被禁止关注,还有翻身的可能,那么户晨风可能就彻底凉凉了。
户晨风最早因为测试各地民众购买力的视频走红,最近因为“安卓人”“苹果人”实现二次破圈。两种手机操作系统,在他的话语体系里成了泾渭分明的评价标准,简单、粗暴、扁平地在人与物之间划定等级,还延伸到学历、房产、甚至思维和阶层。
“安卓人、安卓学历、安卓思维”,对应的是低端、劣质和底层;“苹果人、苹果学历、苹果逻辑”,对应的是高端、优质和精英;“安卓”和“苹果”的对比,还隐含了进口优于国产的潜在判断,不客气地刺痛了文化自信的社会神经。
一时间,中国互联网上形成一条鄙视链,“安卓”变成暗含贬损的形容词,成为反映社会价值与身份定位的标签。热梗火起来后,有人一笑了之,自嘲是“安卓审美”“安卓长相”“安卓人生”,有人则在拉踩式的二分法下被激怒。
上述被封禁的网红来自不同赛道,但他们有一些共性——坐拥巨大流量、具备破圈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他们输出的价值观精准地触发了社会情绪共振。
这些情绪根植于年轻人对就业前途的迷茫与悲观,源于社会中对资源分配不均不公、贫富差距严重的愤懑,以及对圈层差异、阶层固化的焦虑。这些社会情绪与主流价值观相悖,在官方力图营造的正能量氛围下,显得很不合时宜。但官方出手封禁,也恰恰说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敏感性,以及深层次的治理困境。
本轮“清朗”行动与过往的网络舆论管理也有些微妙的区别,它不再局限于政治层面的意识形态安全,也不是单纯的网络违规行为管制,而是延伸到对社会情绪的介入。官方9月下旬启动这轮“清朗”行动时就表明,行动重点就是“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
社会情绪天然有很强的传染性,容易因为群体互动产生“羊群效应”,在互联网的“回音室”效应下,更会不断被放大与强化,因此社会情绪需要正确的引导,要防止恶意的挑拨与操纵。但与“清朗”行动之前针对虚假信息、网络暴力、AI技术滥用等明显不同的是,情绪光靠封是无法消解的,没有张雪峰、蓝战非、户晨风,不意味这些焦虑、迷茫、矛盾和对立就不存在。
若不能从根源上去吸纳、化解,解决产生这些情绪的深层问题,而只是通过生硬、缺乏透明度的管控与封堵,可能激化更大的矛盾,表面的清朗与和谐下,将是暗流汹涌,潜藏更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