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生代的末班车中,现年68岁,自视为“政策通”,也被公认为最“有谋有略”的日本保守政客石破茂,终于在9月7日无奈宣布将交出政权,结束他不满一年的自民党总裁兼首相的生涯。石破在位共342天,比起前辈麻生太郎的358天或福田康夫的364天略为短些,若与细川护熙的263天、鸠山由纪夫的266天相比,丝毫不逊色。从这角度来看,石破虽属短命政权,但称不上是特例。
石破政权不可能走得太远,这是谁也一目了然的事,屡战屡败,难得在2024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的石破本人当然更加清楚。原因很简单,在派阀政治主宰的日本政坛,派阀的大小(与接受财阀支援的大小成正比)直接决定不同派阀及其首领的发言权与地位。如今在表面上,除了麻生派之外,自民党各派阀虽已宣告解散,但谁也不相信派阀政治真的已退出日本政治舞台。职是之故,自民党内“迷你派阀”(充其量就是十来人)石破派头目出身的石破,从组阁第一天起,就注定为弱势首相和短命政权。
当然,翻开自民党派阀斗争史,小派阀首领倚小卖小,善玩权术而游弋于大派阀之间并长期执政的例子,也曾出现过。最出色的莫过于1980年代,有“平成妖怪”之称的中曾根康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民党五大派阀三(三木武夫)角(田中角荣)大(大平正芳)福(福田赳夫)中(中曾根康弘)轮流坐庄与混战的格局中,排名最后的中小派系领袖中曾根康弘之所以得以掌政五年有余(1806天),一来是依靠随风转舵的机智与能伸能缩的手腕;二来是发挥其沾沾自喜的外交强项,即善于表演的外交才华,进而将其外交表演转为加强政权的资本和政治力量。前者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中曾根当政初期,自知势单力薄,根基不稳,故摆低姿态,样样看财大气粗的田中派大佬田中角荣脸色,不敢丝毫露出本人的色调与锋芒,日本传媒戏称之为“田中曾根政权”。后者则体现在与美国总统里根会面时称兄道弟,相互直呼对方名字Ronald与Yasu(康)建立私人亲密关系,进而渲染为两国进入“日美命运共同体”的年代。
尤有进者,1986年9月,为了不影响他首次公式访问韩国会见军人出身的总统全斗焕,中曾根在出访汉城(现首尔)前夕,当机立断罢免和他同样持“大东亚圣战”史观的时任文部大臣藤尾正行。后者因不识时务,在首相出国前夕,在月刊杂志上公开发表侵略无罪论,不利中曾根的邻国外交。
与”妖怪级”政客中曾根相比,石破当然不是同级别的人物,但若与其他”官几代”的麻生太郎、安倍晋三,或者剧场型政客小泉纯一郎父子,和只会高喊右翼口号,梦想成为首名女首相的高市早苗相比较,石破的确读书较多,较有智谋,加之他对军事问题情有独钟,是“新国防族”的领袖,称得上是妥妥的“有定见的右翼”。
解散国会举行大选的豪赌
也许是因为洞察自己的弱势又不愿意去奉承党内大派阀,如麻生派或已故安倍晋三的旧安倍派大佬,恃才傲物的石破在去年9月底获选为自民党总裁,10月1日走马上任首相做的第一件大事,不是模仿中曾根卧薪尝胆,成立一个抱大派阀大腿的“麻(麻生)安(安倍)石政权”或“安麻石政权”,而是利用其特权即刻解散众议院国会,来个大选。这是石破的急智与大谋略,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场豪赌。
在石破看来,反正是过渡期首相,日子只有越来越难过,与其焦头烂额时再举行大选,不如在自己还未有任何正面或负面的政绩之前,先问政于民。万一获胜,可以大事渲染为新政权已获选民委任状,有利于今后施政。如受到挫折,则可以归咎于之前的岸田文雄政权、菅义伟政权和安倍晋三政权的腐朽金权政治,代表前政权向选民致歉,佯装与自己毫不相关。
无奈这项为谋求“党利党略”和个人私利的算盘与表演被选民识破,自民党不但无法守住原有国会过半的议席,就加上长年伙伴公明党所获的议席,也达不到控制国会的席位,日媒称之为“自公联盟惨败”。聪明绝顶的石破茂首相可说是旗开得败,一上台就为政权投下必然短命的阴影和不祥的预兆。
在众议院大选受挫之后,冀图在外交上有所突破的石破大打中国牌。他明白,在当今中美两强博弈的格局中,尽管日本绝对是美国远东最忠实的伙伴,但在表面上没有必要像安倍或岸田那样摆低声下气的姿态。为此,故作“亲北京”状,也许还可抬高自己身价,加大与华盛顿谈判的筹码。他先派能言善道的外相岩屋毅在去年12月访华,说尽北京喜听的好话,婉转表示不同意安倍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说法。接着,他模仿老一辈日本政治家写了亲笔信,委托前往北京的日本执政党干事长等一行人,传达他想要改善中日关系的愿望。不仅如此,为了改变北京眼中的形象,在自民党总裁选举前夕,曾带领10名国会议员“窜访”(北京评语)台北的石破,还在信中强调自己是田中角荣(即1972年与中国发表《日中联合声明》的时任首相)的弟子。
对华外交试探北京容忍底线
石破对中国摆出上述新姿态,一来当然是为了刺激萧条的日本经济,期待中国早日解除福岛核废水引发的日本水产品禁令的目的,但同时也有引起白宫注意,殷切期待白宫主人早日呼唤的用意。
果然,今年2月,石破如愿以偿拜会美国总统特朗普,获得后者重申将加强美日同盟关系,吃了定心丸之后,东京官方对华态度有了微妙转变。最明显的例子是在3月间,针对一名保守小党派议员提出的“地方自治体等是否有必要充分理解并尊重《日中联合声明》的法律义务”问题,石破政府的正式答辩是:“(1972年的)《日中联合声明》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针对较早时对华大送秋波,口口声声自称是中国老朋友田中角荣弟子的石破政府否定《日中联合声明》法律约束的新态度,北京怒斥之为对中日关系重要文件的歪曲与破坏。石破上台初期努力营造的日中友好气氛,遂告烟消云散。石破自认拿手的外交手腕——首选中国牌,不能不说尚未真正开展就宣告失败。
至于石破外交的另一大支柱——美国牌,也开展得不太顺利。
他在上台前夕大谈要建立亚洲版北约的构想,并且主张日本也要派军队驻扎关岛基地,与美国建立更为平等的军事同盟等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在上台后不敢再发出一声,就连日美经济谈判也采取能忍则忍的态度。
日美经济谈判一败涂地
在面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关税谈判的“国难”(石破语)问题上,石破的谈判代表原以为从白宫恫言的征收25%关税降至15%是艰辛谈判的成果,并作为石破政权“延长”的业绩而大肆渲染,没想到白宫主人在宣布总统行政令时,一口否定此“成果”。总统令强调日本产品之进口税,原本未满15%关税的产品将增至15%,原已超过15%关税率的产品则在其基础上另加15%。总统行政令无异于否定石破之前的宣布。对此,东京官方提出抗议和表明继续争取利益。几经交涉,据9月5日日媒报道,美国总统总算认可日方之前的说法(即高于15%的关税不再叠加)。另外,针对官方答应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一事,日本舆论界普遍认为,是石破政府对美谈判的失败。
对华、对美外交一再受挫,再加上众议院大选、参议院大选大败(即使加上公明党的议席,两院都各处于弱势执政党联盟)。至此,原本自认能有一番作为的弱势首相石破,哪怕再恋栈,恐已拿不出可以堂而皇之“延命”的名堂。
正是在内外交困下,去年曾为石破上台敲边鼓、虽无太大权势的前首相菅义伟,决定出面劝退。加之年仅44岁但急于接棒的盟友、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与菅义伟一同夜访逼宫,身心疲劳的石破除了顺水推舟,表明同意“为保持党内团结计”“洁身而退”之外,已无其他选择余地。
一年来首相如履薄冰、不断制造花边新闻,卖座但不叫好的“石破剧场”大戏,就此徐徐落下帷幕。
作者是新加坡学者,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导师,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