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习惯上流传“英雄造时势”和“时势造英雄”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其实反映社会科学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问题: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变环境,而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又能塑造一个人?应用到国际形势上,问题就成了:当今世界越来越动荡,是因为像特朗普这样百年不遇的“英雄”导致形势动荡?还是世界大势已经走到无法不动荡的地步,以至于无论谁上台,只能是减缓或加速动荡,却无法让世界回到旧时的稳定?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台湾赖清德,这两位“英雄”都不断给北京制造麻烦。赖清德威胁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特朗普则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一核心利益,所以在北京眼里都是大麻烦,而且两个麻烦还可能互相配合甚至互相加强。例如,特朗普一方面可以用台湾牌来牵制中国,另一方面如果真能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破坏,也会影响北京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和时间;赖清德则明确“依美谋独”,努力让台湾加入美国主导的“民主供应链”,以尽快脱离中国大陆主导的“红色供应链”,试图通过经济上与中国大陆脱钩,来促进政治上更加独立,配合美国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挑战中国大陆。
对于北京来说,这两位“英雄”的挑战,有多少源于他们两人的个人因素,又有多少源于“时势”,也就是结构性因素?换句话说,如果现在是“英雄造时势”,等这两位“英雄”下台后,新的“英雄”如果和旧“英雄”对中国的看法截然不同,则会造成新的“时势”,对北京的挑战可能会减少。但如果是“时势造英雄”,也就是说,北京面临的挑战是结构性的,即使二人下台,不变的时势也会推出新的“英雄”来继续挑战北京,甚至挑战更大。
中美之间的竞争时势确实是结构性的,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快速增长会持续下去,美国两大党的政治精英也会继续将此视为对美国国家利益和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威胁。自从2016年共和党的特朗普首次出任总统以来,即使是观念立场和领导风格与他迥异的民主党拜登上台,这个竞争式的时势也没改变过。
拜登和特朗普的区别,只不过是对中国竞争方式的不同,而且不少人甚至认为拜登时期对中国的遏制更加有效。所以,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在竞争时势的结构下,无论哪个“英雄”在美国上台,都不会改变遏制中国这个大方向。能变化的,只是遏制方式而已。
两岸之间的对抗时势却不完全是结构性的,因为如果非绿政党在台湾上台,两岸关系会大大改善。虽不至于很快统一,但官方和民间恢复交流,大陆对台的各种威慑大大减少,都是可以预期的。到时,代表台湾的新“英雄”,在新“时势”的结构下,两岸政策的方向会和赖清德政府很不一样。
所以,两岸之间时势变化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中美之间的时势变化的可能性。尤其是现在台湾大罢免大失败后,赖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在明年的地方选举中扳回一局,2028年他连任的可能性会大减。
或有人会以2018年地方选举中民进党大败,但2020年总统选举中蔡英文却大胜为例,认为地方选举的大败,往往能激励民进党在一年多后的总统选举中大胜。但2020年大选蔡能反败为胜有特殊原因,主要是因为2019年初的大陆领导人对台讲话和之后持续数月的香港抗议,让民进党抓到机会煽动起“亡国感”所致。在2022年地方选举中,民进党仍然失败,2024年的总统大选中,赖就只得40%的选票。如果不是蓝白合破裂,他是无法赢得大选的。
这次大罢免失败,也说明炒作“亡国感”的抗中议题,已经无法发挥过去的威力。所以,如果2028年蓝白能够成功整合,并且如果抗中议题无法发酵,说不定蓝白不但能赢得总统大选,也能继续赢得立委选举。到时两岸时势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中美时势。虽不至于陆台联手对付美国,但至少可以大大减轻来自台湾的挑战,也会减少美国打台湾牌的借口,让北京能够专心对付美国的新“英雄”。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