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绍香:别让期待成为空想

一个周末清晨我去小贩中心买菜吃早餐时,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坐在轮椅上,由女佣推着穿行在人群中。乍一看,他精神状态不错,衣着整齐,还戴着手表,脚上也没有打石膏或明显外伤。只是年纪不大,却须要依靠轮椅代步,多少让人为他感到惋惜。

然而紧接着的画面却让我心里五味杂陈——他叼着一根香烟,任由浓烈的烟雾飘散在人群里,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和不准抽烟的告示。我走在后面,不时被浓烈的烟味呛得直想流眼泪。原本的同情瞬间转为困惑:既然身体出了问题,就该珍惜健康,为何还要吞云吐雾?烟瘾如此之大以至不顾抽烟场所,身体有疾就可无视不许抽烟的警语吗?

等我买好菜经过小贩中心一角时,竟然看到他被推到一个神龛前,手里捧着香烛念念有词,虔诚祈祷。我不知道他祈求的是什么,刚刚一根香烟飘散在空气中,此刻是一柱香烛供奉神灵前。

这一幕让我反思:人们常怀抱各种美好期待,却未必在行动上付诸相匹配的努力。明知抽烟损害健康,却沉溺其中,同时又寄望神佛赐予健康长寿;明知自己得过且过毫不努力,却幻想事业顺遂、一路高升;眼前日子一地鸡毛,不能解决自己和家人的困境,却抱有国家和天下的情怀。每个人都有权利对未来有所期待,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我们的行动是否配得上期待?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最简单的道理。结果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因果累积的必然。健康需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而不是一场场临时的祈祷;财富需要勤勉工作、稳健理财,抑或洞察先机的商业头脑和果断的行动决策力,而不是寄望天降横财;企业发展须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天天喊口号搞办公室政治。

祈祷能带来心灵慰藉,却无法代替行动,世事的确偶有例外和非比寻常,但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种“行动与期待脱节”的现象并不少见。新加坡社会常被视为务实高效的代表,但在教育、职场甚至公共治理中,我们同样能看到类似矛盾。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把孩子的未来寄托于补习和名校,却忽略以身作则的榜样树立与价值观的培养;不少上班族期待高薪与晋升,却缺乏学习新技能的动力和积极主动的责任心;部分企业喊着转型升级,却依然沉迷于短期利益与内部争斗。宏观上看,甚至国家治理也必须警惕这种心态:一边要求社会推陈出新,一边又在某些制度上因循守旧;一边看到社会老龄化,一边在雇佣上却对年长者歧视。这样的矛盾若不调和,最终会让期待成为空想。

合理的期待必须与合理的行动匹配。一个社会若渴望公平,就要建立真正透明、可信的制度,而不是在制度执行时厚此薄彼、选择性执法;若希望创新,就要容许失败,给予试错空间;若希望国人更健康,就必须在公共教育和生活方式上投入更多努力,真正贯彻“预防胜于治疗”的医疗保健体系;企业想要市场份额增长,可以从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了解客户需求开始;若个人希望健康,就可以从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开始,而不是空想长生不老。

回到小贩中心那一幕:一边吞云吐雾无视规则,一边虔诚拜神——这或许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我们都希望通过一些外力来改变命运,却往往忽略最关键的力量,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健康不是求来的,财富不是等来的,幸福不是拜来的,社会的进步不是靠畅想实现的。合理的期待必须建立在合理的行为上。个人如此,企业如此,社会亦如此。

作者是公司财务人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