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应对以色列在加沙持续不断的种族灭绝及在约旦河西岸不断升级的侵犯人权行为,国际社会再次开始推动巴勒斯坦建国。7月底,法国和沙特阿拉伯在纽约共同主持一场高级别会议,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以推动实现这一目标。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几个阿拉伯国家也加入要求承认建国的行列。英国则表明,如果以色列不同意停火,英国也打算这样做。
尽管巴勒斯坦建国作为一项重要外交举措受到广泛欢迎,但在近220万人面临着一场以色列精心策划的系统性饥饿行动之时,推进建国的想法不过是一场政治闹剧。国际社会目前正在推动的“巴勒斯坦国”版本,既无法结束加沙的种族灭绝,也不会催生一个真正的主权国家。
在这个特殊时刻恢复巴勒斯坦国的地位只有一个目的:为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和在约旦河西岸的持续攻击,提供合法性和外交掩护。截至2025年3月,193个联合国会员国中已有147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然而,如果国际社会不愿——或者无法——结束这种蓄意让加沙民众遭受饥饿的行径,那就永远无法迫使以色列做出一个真正拥有主权的巴勒斯坦国能建立起来所须的让步。
巴勒斯坦建国时机已经过去
事实上,巴勒斯坦建国的时机已经过去。几十年来,以色列有计划地使这一前景变得几乎不可能实现。无论是在领土、制度、财政还是法律上,这么一个实体都与一个主权民族国家毫无相似之处。
首先,讨论中的领土已是支离破碎,被分割成一块块互不相连的飞地,最多只占约旦河西岸的40%面积,而且很可能完全不包括加沙。国际社会是否会迫使以色列放弃C区域,即西岸完全处于该国军事和行政管控下的60%地区?又是否会迫使以色列放弃对加沙地带的控制?
自1967年以来,每届以色列政府都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扩建定居点,并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发展基础设施,有计划地鼓励犹太公民迁往约旦河西岸。每个定居点都有一支由以色列国防部资助和武装,并得到以色列军方实际支持的民间保安部队。国际社会是否会向以色列施压,迫使它拆除这些定居点,或者建立一个单一的法律体系,让巴勒斯坦人(包括基督徒和回教徒)和犹太裔以色列人都遵守同样的法律?
根据1995年《奥斯陆二号临时协定》,以色列保留对被占领土上所有水资源的完全控制权。这一安排使巴勒斯坦人只能获得西岸山区含水层中20%的水,但这其实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共有的资源。国际社会会否迫使以色列在西岸的巴勒斯坦社区和以色列犹太人定居点之间,建立一个更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
目前,以色列控制着几乎所有被占领土的外部边界。所有巴勒斯坦人,包括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都必须获得以方许可方能进出,甚至在领土内旅行也时常要申请。国际社会会让以色列放弃对边界和过境点的控制吗?
成立于1994年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负责管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事务,与其说它是个政府,不如说是以色列军事占领的分包商。以色列甚至保留批准巴勒斯坦选举结果的权力。国际社会是否会要求以色列及盟国允许真正自由公正的选举,并接受选举结果?
根据1994年《巴黎经济议定书》,巴勒斯坦民族机构的增值税收入由以色列负责转交,而这也是该机构主要的收入来源。国际社会会迫使以色列允许巴勒斯坦政府管理自己的收入吗?
这些问题还不足以解决未来巴勒斯坦建国道路上的众多领土和行政障碍。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甚至都尚未触及巴勒斯坦人在历史上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包括数百万难民长期被剥夺的各项权利。
任何不解决这些问题的巴勒斯坦建国言论,都是在转移人们对以色列持续暴行的注意力。历史表明,从来没有任何种族灭绝是通过诉诸肇事者的理性而得以制止的。只有制裁和武器禁运等措施,才能迫使以色列收敛暴行。
相对于摆出毫无意义的政治姿态,世界各国领导人必须正视三个基本问题:国际法是否应适用于以色列?巴勒斯坦人的人权是否应该得到维护?国际社会是否真正致力于维护战后全球秩序?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将决定以巴冲突的未来,也将决定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本身的可信度。
(作者Manal A. Jamal是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政治学教授)
(英文原题:Palestinian Statehood Is Not the Answer,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