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副外交部长哈斯克尔8月13日访问南苏丹首都朱巴,这是近年来以色列对南苏丹的最高级别访问。南苏丹政府称双方磋商了能源、矿产和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合作,但坚决否认外界关于将加沙居民迁至该国的猜测,称相关报道“毫无根据”。?加沙战争已持续近两年,历经哈马斯领导层被打击、黎巴嫩真主党遭重创、叙利亚政权更迭和以色列伊朗十二日战争之后,以哈战争进入“收尾”阶段,战争如何结束和未来加沙治理,成为国际社会集点。?
以色列内阁8月7日讨论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提出的加沙行动新方案,以应对国际社会对加沙人道主义灾难日益高涨的批评、以哈7月24日卡塔尔停火谈判破裂,以及法、英、加等国相继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等不利局面。
经彻夜争论,以内阁通过结束战争的五项原则,批准分阶段占领方案:先强制疏散加沙城居民,鼓励他们向南部迁移,过程预计数周;随后启动地面攻势,在未来数月内控制加沙中部战略要地。
但即便将加沙民众迁至南端集中,其命运仍然悬而未决。以色列政府或许认为,让加沙人“自愿”外迁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此次派副外长访问南苏丹,可被视为寻求外迁对象国的尝试。
作为以色列重要盟友,特朗普政府积极支持加沙居民外迁。特朗普1月上台后,为实现一周内让以哈停火的豪言,首提“清空加沙”计划,要求埃及和约旦接收百万巴勒斯坦人,遭两国拒绝,联合国人权负责人也谴责此举违反国际法。?
2月4日,特朗普与内坦亚胡会晤时升级方案,主张美国“长期接管”加沙并开发为海滨度假胜地,甚至暗示派美军介入,引发沙特、阿联酋等国家联合反对。3月12日他改口称“不驱逐巴勒斯坦人”,但3月16日又与以色列商讨将加沙人迁至苏丹、索马里和寻求分离的索马里兰,尽显政策随意。?
5月15日,特朗普称美国可“接管加沙”建“自由区”,次日还传出与利比亚商讨迁百万加沙人的方案,以解冻利比亚数十亿美元资产为交换。这一系列方案和计划,尽管目前均未实现,却清晰彰显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
埃及和约旦对加沙居民外迁计划反应强烈。埃及总统塞西拒绝让巴勒斯坦人进入西奈半岛,称会威胁国家安全并使西奈成冲突热点。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警告强制迁移等同种族清洗,呼吁国际社会阻止。?
阿拉伯国家一致反对。阿拉伯联盟强调,巴勒斯坦问题须在“两国方案”框架下解决,单方面改变人口结构会破坏地区稳定。?阿拉伯国家的反对既基于道义,也有现实考量:接收大量巴勒斯坦难民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激化国内矛盾,且他们普遍认为,以色列旨在削弱巴勒斯坦建国基础,巩固对巴领土控制。?
历史上强制或半强制人口迁移并非没有,但大多伴有严重人道后果与政治争议。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约70万巴勒斯坦人被迫离乡背井成难民,其后代至今未归,形成长期难民问题。1974年塞浦路斯因希土冲突分裂,约20万希土裔塞浦路斯人被迫迁移,国际呼吁难民回归但未实现全面和解。19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后,爆发多种族冲突,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国际通过《代顿协议》尝试解决难民问题,但许多人至今未复家园。这些案例表明,大规模人口迁移容易导致长期争议,加剧地区仇恨。?
总之,以色列副外长访南苏丹或为推动加沙居民外迁前奏。美国的支持虽可提供外交掩护,但阿拉伯国家强烈反对使其难以实施。历史案例表明,强制性人口流动并非真正解决方案。以巴冲突最终仍需政治谈判,而非单方面人口工程。国际社会应推动双方回到两国方案轨道,保障巴勒斯坦人合法权利和以色列安全需求,否则只会埋下仇恨种子,让中东和平更加遥远。
(作者是四川外国语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