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几天,中国境内外开启了一场对“Lanlan Yang(音译杨兰兰)”的大搜索。
事缘7月26日凌晨发生在澳大利亚悉尼富人区玫瑰湾的一场恐怖车祸。当天凌晨3点半左右,一辆蒂芙尼蓝的劳斯莱斯休旅车,与一辆黑色马赛地在大街上迎面相撞。
驾驶马赛地的是52岁的普拉塞拉斯(George Plassaras),他是澳洲知名电台主持人桑迪兰兹(Kyle Sandilands)的司机,事发时桑迪兰兹并不在车上;驾驶劳斯莱斯的正是被全网人肉搜索的23岁华裔女子杨兰兰。
事故现场照片显示,马赛地的车头因为巨大撞击力面目全非,劳斯莱斯的车头也严重损毁。警方花了半小时,才把困在马赛地车里受重伤的司机营救出来送往医院。
据当地警方通报,杨兰兰没有受伤,她在事发后接受酒驾的呼吸检测呈阳性,但在被带到警局后拒绝再接受呼吸检测。警方指控她不当行为造成人身伤害、驾驶机动车但拒绝或未能接受呼吸检测。杨兰兰获得有条件保释,星期五(8月15日)将在地方法院出庭。
有媒体在7月30日拍到她戴着口罩、帽子,身穿名牌外套,在一名男子陪同下到当地警局报到,但面对现场记者的问题,杨兰兰没有任何回应。
车祸发生后,关于杨兰兰的身份和财富来源,在当地引发深深好奇,中国富豪在澳洲的奢华生活,也被媒体起底——豪车豪宅、专用司机保镖、私人包场购物等等。这些“疯狂有钱的中国人”中,可能有这几年“润”到海外的富商,也可能有“红色贵族”“高干子女”,他们低调、富有,生活在法律与监管的灰色边缘。
媒体也努力在互联网上,寻找杨兰兰的各种信息。都说互联网的时代,凡走过必留下痕迹,结果却是查无此人。网上完全找不到关于杨兰兰身份的蛛丝马迹,没有家属朋友、没有注册公司,甚至没有社交账号,她的身份、家室、财富来源都是谜。
就连最擅长挖名人八卦的英国《每日邮报》,也只查出有限的信息:杨兰兰住在悉尼东部的豪华顶层公寓里;除了出车祸的那辆劳斯莱斯,她还有一辆未登记的白色劳斯劳斯,目前闲置在公寓的车库中。
车祸消息传到中国后,敏感的中国网民也嗅出事情不简单。很快,各种关于杨兰兰神秘身份的传言在社交媒体上不胫而走,而且越传越神乎其神,有传言指她向当地警方缴纳了“7000万澳元的保释金”,还有传言离谱地称她的银行户头有“2700多亿澳元存款”。
不过,澳洲新南威尔士州法庭和审裁处发言人星期一(8月11日)向BBC中文网证实,当地警方对杨兰兰的保释“并未设立任何金钱条件”;杨兰兰达成保释协议的条件只包括上缴护照、定期到警局报道、晚上不能离开居住地,以及不能再开车等。
即便一部分传言被澄清,但围绕这名女子的种种猜测没有消停。一个23岁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完全“透明”,低调得有些过于反常,似乎是在刻意隐藏身份,这让很多人怀疑她是不是有敏感的家族背景?不是位高权重者的千金,就是家里从事隐秘灰色行业,为了规避风险隐藏身份,恐怕连“杨兰兰”的名字都不是真的。
围绕这起案子,其实很多事实都没有理清,甚至这名年轻的女子到底是不是中国人都还不确定,但身居澳洲、住豪宅驾豪车,单是这些元素就足以让大众拼凑出政商权贵在海外藏匿巨额财产、过着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奢华生活的画面。“全网透明”的神秘身份,更是放大了阴谋论的想象空间,加深了对财富合法性的质疑。
一场看似普通的车祸,演变成网民一面倒等着杨兰兰被扒出丑闻,带出的舆论情绪似曾相识。从协和医院董小姐事件中网民对“当代门阀士族”的讨伐,到演员那尔那茜陷入的高考材料造假门,从演员黄杨钿甜“天价耳环”掀起的轩然大波,再到最近广西防城港的“亮证姐”事件,一连串的舆论热点,映照出的是中国社会严重“内卷”、贫富悬殊加剧、阶层更加固化的环境下,普通民众对财富、特权的复杂情绪,以及对权力与资源隐性传承、权贵利用特殊关系换取不正当利益等社会不公的宣泄。
随着案件开庭,更多关于杨兰兰的信息可能会逐渐浮出水面,“吃瓜群众”心中的一些疑问会得到部分解答,一些之前的传言也可能被证明是空穴来风。然而,在这场身份谜案中,杨兰兰是谁可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真正触动中国民众敏感神经的不只是杨兰兰,而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如此富有却又如此隐形,为什么社会公平公正在权贵面前往往总是脆弱与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