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健:民主乃AI时代最好选项

上半年至今,高科技界好不热闹。先是美国新政府上台,公布美企甲骨文、OpenAI与日企软银将组成”星际之门”的合资企业,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后又传出华府拟对半导体和晶片等产品加征关税,影响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台湾高科技制造。之后,OpenAI创办人奥尔特曼于东京与日企软银公布合资计划为企业提供服务,后访首尔,宣布与韩企KaKao合作推出产品。

另一边厢,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上市后不久,虽在研发手段、成本效益、信息安全与晶片运用引来争议,但其开源模式与客户端设计值得关注。其他中企相继推出各自的模型,令投资者忧虑市场前景与价格竞争,曾经一度令美国科技股股价受挫。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智人之上》一书中,将目光投向人类的科技未来。当AI这个非生物智能网络崛起,不仅将挑战既有秩序,更可能从根本上瓦解人类社会的运作逻辑,将我们推向一个权力高度集中、民主自我修正机制失灵的“硅幕”未来。

AI发展最核心的风险并非科幻式的“机器人叛变”,而是AI作为终极资讯工具,正从三个层面侵蚀人类社会的根基:重塑权力来源、瓦解民主根基,以及撕裂全球秩序。

赫拉利指出,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建构信息网络以维持秩序的历史,而真相与真理往往是次要的。他提醒我们,人类之所以能超越其他物种,并非因为我们更接近真理,而是因为我们擅长创造,并建立互为主体的现实。 

从神话、宗教到国家、货币,这些强大的叙事,将素不相识的群体链接起来,形成高效的协作网络。随后,书面文件与官僚制度登场,透过分类、归档与检索,将庞大社会的运作标准化,成为支撑帝国与现代国家的两大支柱。

然而,无论叙事还是官僚,权力的核心都在于处理信息以维持秩序。AI的出现,正是这一逻辑的终极体现。它不仅能处理信息,更能自主创造信息,从文本、图像到全新的想法。当AI有能力比任何作家或官僚更高效地编织故事、制定规则时,它便掌握了塑造社会现实的终极权力。 

在历史上,从书籍到电报,新的信息科技总会重塑地缘政治。赫拉利预言,AI将带来比冷战“铁幕”更深刻的分裂——“硅幕”。随着中美等地缘政治对立加剧,各国正竞相投入AI军备竞赛,试图摆脱对竞争对手的技术依赖。这将导致两大(或更多)数码帝国阵营的形成。阵营之间不仅硬件与软件互不兼容,其背后的信息、文化与社会规范也将渐行渐远。 

赫拉利也认为,独裁政体是中心化的信息网络,权力与信息高度集中,但缺乏自我修正机制,一旦决策错误,便会带来灾难,如苏联的崩溃。相反,民主政体则是分布式的信息网络,它透过保障人权、下放决策权,并依赖独立的媒体、司法与学术机构来不断揭露偏见与错误,从而拥有强大的自我修正能力。

然而,AI技术的本质却与民主的逻辑背道而驰。其全方位的监控能力、操弄公共舆论的潜力,以及处理海量数据的效率,都为中心化提供前所未有的诱惑。当一个政权能借由AI实现对全民的无死角监控,并精准预测和消除异议时,民主体制中那些珍贵的、用于自我修正的杂音与空间将被彻底扼杀。届时,政治体制甚至可能沦为算法的傀儡,人类社会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权力集中风险。

《智人之上》给我的启示是:不要相信科技决定论,但必须正视科技对权力结构的巨大影响。AI作为人类史上最强大的信息网络工具,其内在逻辑天然倾向于效率、集中与控制。面对这个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阻止技术发展,而是加倍努力去捍卫那些看似低效率的民主机制:保护言论自由、强化独立媒体、坚持司法公正。

由于这些机制保护了人类社会犯错、质疑与自我修正的权利。在一个算法不会自觉出错的时代,由人类所建立、能够承认无知与错误的制度,将是我们对抗被完美技术奴役的最后一道防线。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