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洲最西北端的阿拉斯加州美军基地,天空中一架B-2隐形轰炸机与四架F-35隐形战斗机组成战斗编队呼啸而过,地面上的红毯两端分别停放着各两架F-22战斗机,两位男主角看来相见甚欢,金发长者脸上展现出志在必得的笑容,另一位则抱以胸有成竹的微笑……以上场景并非当今流行的“双男主”好莱坞动作大片,而是现实世界中的美俄首脑峰会。
显然,特朗普在美国总统第二个任期,已经能够娴熟操作新闻头条的流量密码,让自己始终处于世界媒体聚光灯的焦点。而选择阿拉斯加作为峰会地点,除了看重以上新闻画面,也有着阿拉斯加的历史背景考量:美国在1867年向当时的俄罗斯帝国以720万美元买下阿州。这似乎为特朗普在峰会前放话的“俄乌停火涉及到领土交换”言论提供了历史参照物:既然历史上两国之间的领土可以交易,那么两国领土进行交换又未尝不可?
必须指出,相关似是而非的“领土交换”方案掩盖了一个关键事实:特朗普是希望用乌克兰军队彻底撤出乌东,丧失被俄军完全占领的顿涅茨克及卢甘斯克两州,换取俄军冻结在乌克兰另两州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进攻,同时在法律上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于俄罗斯。整个方案涉及用乌克兰领土交换乌克兰领土,不仅与联合国宪章的核心原则“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相背离,也打开纵容强权、侵略的潘多拉盒子。
欢迎仪式后,接受特朗普邀请,共同坐上美国总统专用座驾“野兽”轿车的普京,是否就欣然接受特朗普此一“稳赚不赔,见好就收”的“大义”?答案是否定的。作为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次重回西方媒体的镜头下,其个人表现其实可圈可点:深入美军基地,面对隐形战机之类的大杀器显得毫不怯场;面对现场记者的凌厉诘问“你愿意停止杀害乌克兰平民吗”神色不变,反而以现场飞机噪音太大听不见为借口拒绝问答;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显得不卑不亢,礼貌有加,甚至在共同记者会上说出“如果2022年特朗普是美国总统,就不会有俄乌战争”的恭维话,令特朗普龙心大悦。
峰会结束后,向来高调的特朗普给自己的表现打出满分。但是,一部高分、票房大卖的好莱坞电影,除了要有壮观的背景画面,有演技上乘的主角、配角,还必须有一个让人信服的故事与一个完美结局。以此标准来衡量此次的美俄特普峰会这部大片,世人只能遗憾打出“平庸之作”的评分。轰轰烈烈的开场,随后进行两个多小时的三对三高层闭门会谈,再之后的共同记者会显得虎头蛇尾,只举行了短短10分钟,没有开放给记者提问,没有任何层面停火的宣布,也没有任何协议签署。特朗普难得在记者会上坦诚了一次:协议没谈成就是没谈成。
笔者在《俄乌战争:僵局还是终局?》(《联合早报》7月17日言论版)就已判断,克宫决策层没有真正意愿在当下实现和平,唯有以拖待变,才是当下转移内部矛盾,掩盖战略决策失败的无奈方案。相对于2022年开战之初,俄罗斯目前虽然占领了约18%的乌克兰领土,但已经付出俄军伤亡超过100万人的生命代价,规模空前的国际经济制裁令俄罗斯经济处于衰退的边缘,芬兰与瑞典在俄乌开战后加入北约,令“北约东扩”的威胁不减反增;德国总理默茨率先把俄罗斯定义为“我们欧洲人”的长期安全威胁,而乌克兰已经在战火中淬炼成区域安全的“欧洲之盾”,俄罗斯的欧洲西进之路毫无指望。今时今日的克宫决策层,实际上已骑虎难下,即使当下有着停火的和平选项,又如何去面对战后这样艰难的国际国内局势?
另一方面,憧憬着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特朗普,对于自己曾夸下的海口“当选后的24小时之内结束俄乌战争”,同样处于骑虎难下场面。特朗普擅长的关税大棒在俄罗斯方面发挥不了威慑力:因为严厉的经济制裁,美俄之间已不存在具有实质意义的双边贸易,以致俄罗斯都不在美国对等关税的名单里;所谓二级制裁,除了在执行层面困难重重,也可能影响到仍然是进行式的中美贸易谈判,以及印太安全战略。因此,仓促在没有俄方任何停火承诺的前提下举办两国峰会,除了制造国际头条新闻话题,也就让特朗普有了“会谈很成功,协商进行中,和平在眼前”的借口,以拖延实施已经口头上说了无数次的“对俄严厉制裁”。
自2022年以来,俄乌战争从当初的“特别军事行动”闪电速战,演变成如今海陆空全面的持久战;从当初看似简单直接的对乌领土占领,演变成如今的欧洲大陆军事安全架构重铸,伴随特朗普关税战的推波助澜,排除美俄的“我们欧洲人”自主意识觉醒,也深远影响着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新洗牌。
要找到俄乌战争这一团乱麻的解决方案,特朗普这把快刀斩不了乱麻,普京的逃避拖延也不是办法,而首先解开“在军事接触线无条件停火”这一绳结,之后再循序渐进解开其他结节,无疑是当前的最优解。这正如中国对相关峰会所表述的立场: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
作者是亚太区域企业集团总裁